第181章 此子无畏(2/2)

第三,船坞不足。

几人商谈到了半夜,才开始歇息。

这主意好,船厂渔场越多,在场的各位盘子也更加大了,谁都支持这个决定。

太上皇扫了眼,平心静气的说道。

虽然面上腼腆,内心已然激动不已。

“时间宝贵,将军明日就要离开,趁着将军没走之前,我们把接下来该怎么办,将要怎么做,需要哪些援助。

“国内和朝鲜的船,匠之事,我来亲自办,绝对不拖船渔政的后腿,既然船渔政的效率这么高,那我也不敢偷懒啊。”

一晚上。

有了解朝鲜局势的官员说道。

闻言,立马众人都住嘴不言,看向了主位的陶鏴。

说好的以前读书人风轻云淡的气度呢。

能提前发现不对的苗头,趁对方没有成为气候前提前拿下,则万事无忧。

当陶鏴把昨夜记录里好的册子交给了将军,众人则在一旁跟着将军的视线解释。

唐清安专门看向了他,见他收到了自己的目光,特地颔首示意。

众人兴高采烈。

谢友成这一回不再回朝鲜,所以和朝鲜沟通的事项,交给了陶杰。

戴权摇了摇头。

听到陶鏴的打趣,众人都开怀大笑。

大小上白山官员的举动,惊呆了将军的随行官员,哪怕陶杰都一脸惊讶。

谈了一次又一次,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再继续谈了一次又一次,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有时候有人夸情报能抵得上十万大军。

陶鏴并没有因为有人质疑他的威信而生气。

他是真不懂金州将军。

“那?”

等自己腾出手来的那一天,再来安置他。

“钩绳,渔网之类,可以让将军命令各地官员组织生产,这对工艺要求不好,普通民户都能学会。”

胃口永远也填不满。

可此人真的不知所谓。

“我也是看刚才大家都在抱怨,这么一说罢了,就如陶兄所言,时间宝贵,各位还是说有内涵的话吧。”

难道是真不知道圣人和朝廷对他的不满吗?

这是将军对他们的放权,更是对他们的信任。

同样也让人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把金州将军的奏疏放在最上面,戴权把奏疏拿回了太上皇处。

众人闻言,才开始认真起来。

人就怕有希望。

“既然大家都说完,我把诸位的意见都归纳了一番,主要有以下几点。

“好,还有呢。”

奏疏到了内阁。

唐清安点点头。

陶鏴在这条意见后面,写出了应对方法,同时记下了人名,也顺手拿起来翻给众人看。

或者要求支援粮食,才一段时间没要船,还以为消停了些,没想这一回,一张口就把以前的都要回来了。”

第五,工具不足,例如钩绳,风网,挂网,流网,打濑网等等。

虽然如此,陶鏴一脸认真的听着,把每个人说的话,都记录了下来。

人群里的陶鏴,嘴角微笑。

这就仿佛打开了洪水闸门,众人都想通了。

有人说道。

那这个作用就是不下十万兵。

陶鏴一笔笔记下来,传给每个人看,最后都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船渔政的官员们,竟然就拿出了可行之策。

内阁值班的阁老,年近六十的璠皓笑道。

没有畏惧就不在乎。

写了一篇奏疏,用了快船发往朝廷。

“广鹿岛要建船厂船坞,石城岛也要建船厂船坞,最好在旅顺口也建造船厂船坞。”

船渔政的官员们都喜笑颜开。

“哈哈哈。”

“陶兄,你记下来该不会给将军看吧?”

只负责船厂渔场,会不会大材小用啦?要不要调去负责一方,成为一地主官。”

第二天一早,陶鏴就领着众官员,哪怕半夜没有休息好,每个人都神采奕奕,激情饱满。

不识趣。

“将军请放心,有谢公在朝鲜打牢的根基,我一定不会让将军失望的。”

众人都笑了笑。

果然。

“船渔政是金州,镇江上下官员学习的楷模,必须写入公文,下发各地,学习船渔政的精神。”

“此子心里没有畏。”

这个人说了两条,引起了他人的不满,认为他把自己的话都抢着说了。

就算各种准备工作做好了,一年内想要制造九千条船,那也是不可能的。

是啊。

“这金州将军今年来,第几回向朝廷索要物资了?”

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放到特殊的时机时并没有错。

一百万变两百万。

“明早我把这册子拿给将军一看,会不会让将军惊讶至极?原来这里竟然藏龙卧虎。

几十年了。

东南倭乱,西夏土官作乱.云贵民乱,辽东入朝抗倭.

他见多了仗着军功升起野心的将领。

最后都被他轻易的按下去。

大周承袭大明,百年的人心所向,不是谁能轻易撼动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