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此子无畏(1/2)

第181章 此子无畏

朝鲜虽然军力不强,但是到了连成一片之时,想要平灭叛军,哪怕以金州镇江之精兵,同样需要数万人。

唐清安去哪里调数万人支援朝鲜国主?

和蛮族老奴提前屠杀辽民一个道理,谢友成在朝鲜的位置,极其的重要。

但凡发现有苗头,都要提前扑灭,或者直接调离原来的官员,或者直接抓捕起来。

朝鲜新主完全没有根基,被各派系直接推上位。

而朝鲜派系繁多,又有派系内部分裂的传统,所以不能指望朝鲜国主自己,他如今就是个木偶罢了。

历史上毛文龙的东江镇,近百万军民,不是在朝鲜沿海的海岛,就是处在朝鲜境内。

朝鲜国内有不服的势力,谁也不敢露头,成不了气候。

现在的唐清安,在朝鲜国内只有一千兵,驻守汉城保护朝鲜国主以防万一。

对比起历史上毛文龙在朝鲜境内的实力,他是远远比不上的,哪怕他现在有金州,镇江各地。

“先从能解决的事情说起,各位都说说,哪些事情是短时间能解决的。”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问题一下子仿佛都解决了。

所以情报是关键。

一个全部力量在朝鲜,一个只有一丝力量在朝鲜。

要不要这么卷。

陶鏴放下了笔,把册子拿起来展示给众人。

“朝鲜虽然禁海,但是也有船的嘛,他们又不需要水师,何不如让将军找他们把船借过来。”

陶鏴一一念道,基本上刚才谈论中,提出的意见都包含了。

“陶鏴觉得没问题,那就直接照办。各处负责官员的任命,船渔政衙门挑出人选,直接升任。”

最后听到将军的玩笑话,众人十分配合的笑了起来。

这个姿态,让众人心里恍悟,夜食都备好了,将是一次很长的夜会。

就像一个导火索,众人都开始畅谈起来,基本都是一个意思,这事办不了。

将军看完后,一连说了三个好。

戴权小声问道。

见状,众人的热情提高了。

现在时机不到。

有人提议道。

唐清安回过头,向将军府的文书们说道。

朝鲜重要,辽左更重要,可惜只有一个谢友成,唐清安语重心长的看向陶杰。

根基虽然超过了历史上的毛文龙,但是因为情形的差异,却在朝鲜境内比不上毛文龙。

……”

“虽然捕鱼需要经验和技巧,但是如今有三处水师兵备道,可以让他们帮助培养渔民。”

太上皇摇了摇头。

第一,船只不足。

“各处扩建渔场,船厂之事,船渔政的官员们商谈出章程,不用递给我看。”

船。

第二,工匠不足。

有个官员诧异道。

压力巨大。

又提高了船渔政的地位,直接对接金州镇江两位大佬。

“这件事啊,我看就完不成,不可能完成。”

是真的不识趣,还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更或者连圣人都没放在眼里?

上面只记录了哪些问题,没有署人名,而只是抱怨的言论,则没有记录。

最后。

昨天将军才提出的问题,连他听完后也认为是天方夜谭,不可能完成之事。

“制造新的船坞,可以让将军向朝廷索要支援,派来工匠帮忙修建,想到这里,那船匠也可以向国内求援嘛。”

唐清安一脸错愕的接见了众人。

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笑容。

一年来他能做到如今的成就,靠的就是耐着性子,和每个人认真的交谈。

把大小长山岛都扑开也办不到。

陶鏴明白将军的意思。

不光唐清安他们如此,

陶鏴也召集了渔场,船厂的官员们挑灯夜谈,商议将军白日里,对他们的要求。

“陶君,朝鲜之事,就拜托你了。”

所有人都不言了。

第四,渔民不足。

万万没有想到。

有了希望后,很多看起来不可能办成的事,最后都会办成,让人不可思议。

这些原来大周的读书人,什么时候效率这么高了?一时间,陶杰感到了压力。

众人安座。

司礼监掌印太监戴权,领着宦官们,亲自来内阁取奏疏,见到唐总兵的奏疏笑道。

奏疏只提了三件事。

是啊,朝鲜国内也有工匠啊。

好赖话都让他说了,众人翻了个白眼。

就有人埋怨起来。

“不下七八回了吧,反正半年来,竟看到他的奏疏,不是报功要赏,就是索要军饷粮饷。

役人们奉上好茶水点心,留下水壶,陶鏴就挥手让人退下去。

要船,要工匠,要物资。

“其余需要金州,镇江各地配合的,伱们直接对接冯胜之,顾应时两位先生,我会批示他们特事特办。”

陶鏴刚说完。

如果陶杰接替了谢友成的位置,在朝鲜国内的情报收集的极为准确。

诸事都敲定,明天一早,我们一起去拜见将军,亲自向将军面谈。”

太卷了吧。

唐清安因为还要巡视长白山脉各地分巡道,因此专门又在长山岛留了一日。

唐清安看向了众人。

“好,好,好。”

大周亿兆子民,哪里能只能顾得上金州镇江,在戴权看来,朝廷对金州总兵已经极为照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