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三千万斤(1/2)
第179章 三千万斤
各岛的渔场,以及专设的渔船厂都有各自的官员,负责统筹全局的船政官陶鏴。
此人是去年得顾应时举荐提拔起来的,极有才能和想法,果不其然,才一年就有了成绩。
虽然有金州鼎力支援各项物资的缘由,但是能做的更好,不能抹去此人的功绩。
“下官出任渔政官以来,学习的知识越多,越是感慨将军的眼光,令人震撼。”
冷不丁的,陶鏴一个马屁,令众人瞩目。
将军可不是喜好马屁的人,这陶鏴到底对将军不熟,不了解将军的脾性,投其所好搞错了方向啊。
负责朝鲜消息的谢友成,陶杰,因为将军有召,刚从朝鲜赶来,不认识陶鏴。
不理会一些视线,陶鏴面不改色的笑道。
“这一带各岛岛屿地势差异显著,各个海域特点不尽相同,以致于长山群岛拥有许多优良的滩涂,远供渔场之用,此其一也。”
原来如此,众人虽然还没听完,却已然知道此人是何思路。
陶鏴带众人出头说道。
唐清安一路看来,满意的只点头。
唐清安一脸的微笑。
而又因为地势,左右都有大陆隔档迅风,加以此地海水不深,所以水浪平缓。
如今的金州,也开始谈资论辈了。
同样,一千万斤到三千万斤,更是天方夜谭。
别人以为他在拍将军的马屁,他则相信将军能懂他的意思。
有官员试探的说道。
田亩一年一产,金州和金州各岛这几年来,边边角角都开发了十足,已经没有潜力可以继续挖掘。
众人认真听着将军的话语。
因此同样潜力有限,至于朝鲜各岛,虽然还有潜力可挖,但是成本也高。
唐清安感激的看了渔场的各官员,每个人都停留了目光。
制造更大的渔船,所消耗的精力,与未来的收获相比,能不能合算。
还有六十万的缺口,是指望不上田亩,且到了年底,人口还会增加。
管中规豹,这一件“小事”,将军随手一指都是如此的准确,可见将军实乃奇人也。
“此海水受大陆江河入海径流影响较大,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为盐度低的海淡水混合区域。
这都是你们日夜辛劳,才有了如此的大功。”
“而咱们的渔业,从无到有,有了如今的规模,可以说顺风顺水,除了刚开始对水文不熟,导致撞礁之三四事。
陶鏴以前是没有什么大抱负的,连功名都取不上,有何资格去谈抱负。
可见人才之丰盛。
现在论对海洋,渔业的了解,他十分的自付,整个大周,他不认为会有多少人超越他的眼光。
听到将军开始发言,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陶鏴越发有了信心,自负的笑道。
最后得出结论。
“现在离年底还有半年,六个月按照现在的速度,倒是整个渔场合计有船一千艘。
陶鏴和众人互相看了看,直接站起来。
长白山东岸虽然地大,但是论适合开发田亩的平原,却远比不上金州。
而又决定制多大的渔船才为合适?
即不超过船厂的能力,且又最大效率的发挥出船厂的能力,众人最后商议出。
这个数字一说出来,果然,渔场的官员们都笑不出来了。
是的,金州,镇江,长白山东岸,朝鲜各岛,合计人口已经达到了一百六十万。
自己一家去年才投入镇江,本来一家子颇为困顿,因为能读书认字,才得顾公亲眯,派了些小差事。
当然,陶鏴负责船政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渔场船厂的效率,我是十分认可他的才能的。”
陶鏴即有压力,也有信心。
听他这么一讲,才明白此海域的好处,同样的才明白了,他为何有刚才谈佩服将军之言。
一年后各船厂制造大船越发的熟练,收获将会远超过现在。
舵水人少则三名,多则七名。
果然。
只不过哪怕船厂每月下船的数量连番的增长,一样跟不上辽民踊跃之数量。
所以此海域是多种鱼类、虾类产卵场所,也是幼体肥育和索饵场所,是天然的极优的渔获所在之地。
唐清安笑道。
“将军信任我们,我们很感激将军,请将军尽管下命,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完成将军对我们的期望。”
自从他以童生负责大小长山渔政以来,吃住都在岛上,已经一年余没有归家了。
唐清安继续说道,一脸的真诚。
唐清安当然可以直接下命,但是作为领导人,这是最下策的方法。
成为了一方专务主官。
“将军提议的流水线之法,令上下都赞叹不已,这流水线施行以来,效率提高不提,因为放开了工匠限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