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金陵来的门徒(1/2)
第152章 金陵来的门徒
唐展望,冷子兴,刘承敏三人,周吉,李敦并几个府里管事,如何在廊外和里间的夫人说话不提。
唐展望和冷子兴,为小乾带了珍贵的礼物不提。
金州官员拜访唐展望不提。
第二日。
刘承敏,乌忠,乌顺三位家里人,领着冷子兴,和第一次来金州的唐展望,带着十几名亲卫,一行人兴致勃勃的出游。
金州地势平缓,境内大河有小沙河、骆马河、澄沙河,其余小河湖泊更多。
因此地利水源,所以能成为辽东各卫中,田亩最多的地方。而论各城境内方圆,金州却不出头。
在城东才有一处小山,是从新金大黑山骨架延伸出来,到这里凸起的一块。
山不高地不险峻,竟然是金州境内难得的高地。
原来这里有座小庙,后来荒废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又来了几个沙弥。
虽然山不高,却把金州城池一览无余,可以看到城门处,来来往往的行人,车架。
而金陵可是天下数一数二的,能和金陵比的,也就是京城了。”
二老爷和冷爷请看,从早上经过的归服堡开始,被老爷分为了十地,合起来也有三十万民了。”
“嚯。”
“是啊,论天下之贵,莫过于京城,论天下之富,则莫过于金陵,要对付山西那帮商人,只能引来金陵的商贾,他们才有实力与之对抗。”
“兄不是江南人,所以不知道此节,这大报恩寺,在金陵的名声,那可是了不得。
唐展望感叹道。
但是海运又不同。
实际上归于大哥,名义上还是朝鲜。
在金州驻足了两日,冷子兴和唐展望,坐上金州的快船,由周吉亲自送去镇江。
顾公不让我去,说我去了没用,不如把差事办好,才是对金州最大的帮助。”
众人推诿,笑称刚用过饭。
以商贾对商贾。
黄河长江两岸养活了无数人,同样也是商贾兴起之地。
乌忠正好负责此事,于是说道。
难怪大哥不敢轻举妄动。
快船沿海岸行驶,周吉自豪的指着岸上。
乌忠闻言,越发的想要表现,又笑道。
现在此岛为我们所的,解决了我们没有地方养马的困境,大哥已经告知大堂兄乌全得,和丁胜安,以后和蒙古走私的马匹都放到此岛散养。”
其余行商还是陆水相结的方式,而水路丰富的江南,多半都靠着水运,所以有了江南之富。
冷子兴提起了正题,他和唐展望这回来金州,有大事要做。
众人闻言哈哈大笑。
权势权势。
途中又有海岛可以修避,各海岛大哥都派了人修建码头,设置水关,因此只要不走陌生的航道有触礁的风险,其余则没有什么。”
乌忠笑着说到。
看到两人的神色,周吉一脸的笑意。
“哪里只是如此。”
原来是担心这个。
谁能想到,他们背后竟然是忠顺王。”
“南方也只是少部分地方才能一年三种,此岛能一亩收获三四石,已经很不错了。”
“怎么?我听说大报恩寺很有名,各位这等反应?难道我小觑了他?”
庙里的主持,虽然说是徒孙辈,年龄倒是不小,好一番的向众人恭维,热情的留众人在庙里用斋饭。
唐展望提醒道。
所以将军的势力越大,他越兴奋,越感到自豪。
刘承敏指了一处城墙。
不管是田亩,还是行商,都需要水。
“山西的商人,以前不怎么出奇,靠着关外的生意,虽然利润不小,也还是比不上金陵。
“这才几年功夫,不可思议啊。”
物资补充充足,则远航到朝鲜全罗右道的白翎岛,然后从白翎岛最后到济州岛。
陆路运输困难,成本极高。
俗话说得好,宰相门前七品官,他们作为将军的大管家,金州镇江上下,谁不给他们面子。
“我听闻朝鲜的济州岛,和此地相隔一两千里,这茫茫大海上,行船风险极大,大哥可有考虑?”
“顾公老成之言。”
这些年却一年比一年的厉害,比之金陵最富的扬州,竟然都不落于下风。
唐展望评价道。
一行人去庙里转了一圈,规模本来就小,前番还被毁,虽然新修了也没什么看头。
我还有些纳闷,他们是如何聚集的这么多财力,如果不是在京城的陈德言,打听回来的消息。
济州岛。
到了此处,看到庙里多了和尚,刘承敏感到好奇。
“一路来那岸上,都是将军治下,如今旅顺,金州,新金,金州各岛有五十万民。
众人说笑一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