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人心不失(2/2)
人是最坚韧的,哪怕再苦再难,只要不是死亡临头,都能咬牙忍受。
原来在长行岛时,才几万民,他可以和百姓们打成一片,虽然大家都饿着肚子,却都有奔头。
他即欣慰将军还是当初那个明智的将军,同样也看到了危险。
“同样要人给人,要物资给物资,我知道此事有些令人为难,不过也只能如此,大家咬着牙顶上吧。
老奴早已预料到,这些无法生存的辽民,会开始作乱造反,所以趁着没有形成气候前,都提前杀掉以绝后患。
冯胜之看向了唐清安,将军如何解决?
“可是金州的银两不足以支付。”
“第二件事,今年离播种还有四个月的时间,金州至镇江一带,朝鲜沿海一带的海岛,至少要开垦出四十万亩新田。”
岫岩的义民反抗,被屠杀殆尽,只是其中一件事,未来还会有无数的义民聚众反抗,无数的杀戮。
冯胜之,顾应时等人,都明白了将军的心意。
连八旗兵的口粮都无法供应,所以去年秋收后,田亩所产没有跟百姓留下口粮。
从长行岛负责屯田,到如今负责金州一地,三年里充足的经验,冯胜之的眼光已经超过了很多人。
一升米一两银子,翻了一百倍,这谁吃的起?一户五口之家,一日就要吃掉几两银子,再富裕也经不住啊。
这件事之所以放在最后说,因为这才是最难的。
戴国伟,陈恒,郑国良,王昊,张达基,汪海龙,姚国普,钱英科,张吉甫,郑雒……
以我对老奴的了解,他会先下手为强,不会给义民壮大的机会,如此这般。
“而蛮族境内,各地义民开始起义,皆被蛮族所灭,而且不留活口。
“去年我和朝鲜约定,每年供应一万斤人参,以人参支付。”
“如果按照将军的说法,年底金州镇江之民达到两百万,就算有下半年的秋收,加上大小长山岛渔场的渔获,也是远远供养不起的。”
先卖高价粮给辽民,然后开始杀无粮之民,等富户也都破产后,最后在杀富户。
唐清安的话,犹如落入平静的湖面中的石子,惊起了阵阵的涟漪,在场的人都忍不住问了起来。
接下来,就拜托诸位了,未来两百万辽民的生死,就在诸位的手中。”
如果是王师收服故地,当地的百姓热烈相迎倒是他能理解的。
“第三件事,就是今年以来,金州镇江两地百姓的供给,仍然要持续往年的水准,每日一稀一干。”
而现在辽左南有金州,东有镇江,半个长白山脉以东都是唐清安的势力范围。
冯胜之说道。
本来历史上各地逃离的辽民就繁多,只不过没有方向可逃.
因为当时的辽左被老奴全占,就像一个口袋一样,让这些辽民最后功亏一篑。
唐清安要的不是一个怨声载道的金州镇江,而是上下一心,共渡难关的金州镇江。
当唐清安得知老奴开始卖高价粮,就知道了绝杀令即将开始。
一万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全部投入市场,就算让价格波动,也是价值高达二十万两白银。
只有让百姓们理解,才能忍受不满,继续坚持下去。
因为唐清安还要保障人心不失,如何才能人心不失,就需要这些官员尽心尽力的走到百姓中,去宣传宣导。
两百万人,和当初金州二十万人,情景绝对是不一样的。
唐清安定下了价格。
渔场建议弃用,这是不行的,这些船还要继续坚持一两年,所以需要用心的维护。
整个辽东五百万民户,除了逃出来的百万余名,几年后只剩下几十万以包衣奴才为主的汉人。
等也是死,反抗也是死,剩下的就只有逃了。”
此项物资同样和内地商人以物易物,换取各位所需要的物资,具体事项,诸位可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商量一个细章出来。”
所以他才惊惧。
一钱五分一斤,一万斤也才一千五百两银子,这简直就是送钱啊,朝鲜的国主,连这种事都能答应?
难度太大。
唐清安说完,所有人都不可置信。
不管是何处的辽民,只要往东就行。
这些个分巡道道官,都坐蜡了。
除了辽沈两地从赫图阿拉迁移来的蛮人密集些,因此难度要大一些,其余地方没有多少蛮人,想要逃离都不难,难的是往哪里逃。
将军竟然说两百万。
把众人的震惊之色看在眼里,唐清安继续说道。
蛮族的兵力,主要还是集中在辽河一带,辽沈一带,赫图阿拉城一带。
为什么要杀这么多人。
收留还是不是收留。
因为这些辽民的积余都供给了蛮族,养活了八旗。
“丑话说在前面,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会派人巡视各地,谁做的好就会提拔,谁做的不好,就让贤给能做的好的人来做。
等熬过这艰难的时光,我设宴向大家敬酒!”
唐清安坚定的看向众人。
在场的几十人,纷纷起身,领取将军的号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