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人心不失(1/2)
第148章 人心不失
金州,镇江,年底人口会突破两百万,这不是唐清安空口白牙说出来的数字。
历史上毛文龙孤悬海外,字面意思上的孤悬海外。
势力最强的时候,也不过占据了金州的旅顺,却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又被后金所夺回。
而镇江,同样如此。
后金报复杀入了朝鲜境内,毛文龙退到了海岛。
东江镇的首府,就是在朝鲜义州外的皮岛之上建立的。
北边是奴儿干司,蛮族崛起的老巢,是绝地。
西边沿着辽河,东胜堡,古城屯,海州卫,营口,辽河西有西宁堡,辽河口大营……
重重关卡,层层防线,此平原地带是蛮族主力所在,历史上辽西走廊没有收拢多少辽民,可见之难。
南边是大海,也是绝地。
将军承诺了朝鲜国主什么要求,才至于这般?
“这些银子,我打算以十五两一斤的价格,换取金陵商人手里的物资。”
按照他的理解,辽左几百万民,既然陷入了蛮族的手中,是不可能冒着生命危险逃离的。
众人第一次听到还有这事,连冯胜之都满脸的震惊。
他们听过将军有插手朝鲜之事,具体的细则却不是十分的清楚,只不过听说将军此行,极为的顺利。
众人见将军说的严重,且又肯定了众人的难度,又给出了解决的方法,也就纷纷认下了此事。
唐清安诚恳的说道。
“去年金州,镇江两地获得貂皮约一万余张,狐皮约六万余张,松子,榛子,干木耳等约一万石,杂皮约三万余张……
毛文龙如此艰难的形势,都收留了百余万辽民,更何况现在的金州镇江。
这句话说完,不少官员就皱起了眉头。
渔场要人给人,要物给物,欠缺的物料,要提前报上来,让金陵的商贾供应。”
冯胜之已经预料到了,要不了多久,旅顺就会多很多的商船。
正是因为他一路看着将军走到今日,才深信将军的眼光,知道将军的话,大概率不会错。
所以成为了辽民逃难的首选。
凭商贾的手段,当然不会这般的贱卖,估计能赚取至少十两的毛利。
除非将军不收留,收留则是隐患,不用蛮族来攻,金州镇江就自行崩溃的隐患。
如此的艰难,顺利躲过镇江逃入朝鲜,最后被毛文龙收留的辽民竟然高达一百余万。
现在唐清安靠着长白山脉为天险,直接把辽左东部沿海地带都占了。
“一钱五分一斤。”
这个价格对金陵的商人来说很划算,就算不用操作,每斤也能赚取五两的银子。
经过了三年,渔场储备的龙骨是足够的,已经堆满了仓库,所以接下来。
众人有的恍然,有的还在沉思,有的则想着应对之策。
“请问将军,朝鲜供应的人参,价格几何?”
时间短,任务重,众人没有人敢保证能完成。
两百万民啊。
一年里对粮食的消耗就高达近三百万石,且不提麻布,盐,铁,豆,油等等物资的所需。
唐清安提出了第一个方法。
然后派出骑兵,沿海百余里,只要见到人就杀。
所以他才郑重的召集了这些文武官员。
“将军,请问这两百万是如何推算出来的?”
那岂不是辽左之民皆心向朝廷,就算如此,也不可能主动冒死投奔啊。
有官员疑问道。
而目前的金州,镇江,一帆风顺的情况下,加上渔获等,也才能勉强达到一百五十余万石。
蛮族才多少人?
“根据我的情报,蛮族因为连年大规模的战争,耗费了不可计数的物资。
而是卖高价粮,一升一两银子,让百姓买粮度日。”
唯有东边,虽然有蛮族在镇江把守,一则有长白山脉的掩护,二则此地离蛮族政治中心偏远,力量较为薄弱。
又没有顾得上自身的生产,加上田亩产出变少,所以蛮族如今极其的缺粮。
“第一,渔场的船只要加大造船的数量,前番有不少船因为阴干时日过短,已经有船底开始腐朽。
冯胜之很快把账目算了明白,惊疑的说道。
如今两地有七十万民,接下来会有两百万民,形势已然不一样了。
像金州镇江的七十万民,他的认知中,竟然能有这么多具有反抗精神,心向祖国的百姓,已经让他欣慰了。
两百万人,将有一百万人无粮可吃。
当初老奴为了应对东江镇沿海的骚扰,可是下令把沿海辽民迁回了百余里。
他不是不相信将军的眼光。
辽民唯一的难处,就是敢不敢冒险逃离,只要敢逃离,虽然风险也大,对比原来历史的难度,不是一个量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