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子弟(2/2)

“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大家就都干净了。”

秦可卿笑着问道。

“老爷,你我夫妻一场,我如今将近五十岁了,我那珠儿去时已要了我半条命,如今剩下半条命靠着这人才活着,老爷可怜可怜我吧。”

北上之举,证明了金州将军是忠心的,一心为公,也是对这些言论最有利的回击。

“你作老子的教训儿子,难道不该往正道上引,自己没本事,只管把儿子往死里打。

“老爷何必这般呢,把我一起打死不好么,免得我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要受一次磨难。”

而这番整治学堂来看,此人落在一个正字上。

有了前番宝玉的事,秦可卿怀孕的消息也落下了,贾府也没有太多的反应。

“你有何错?我还要感谢你。”贾政笑道。

金州几十万民,不管是官还是将,大多都是来自各地,且又孤悬海外,光复的失地。

“世侄不用多虑,我原先万没有想到贾府私学会变成那般的模样,毕竟是族中长辈再管,如何也要比旁人要上心。

“老和尚,我听说你这几个月来收养了一百多名孤儿,实在是难能可贵。

这一番才惊醒了贾政,同样泪流满面。

对这些动静充耳不闻,王夫人只看到凳子上的宝玉一动不动,仿佛死了一般。

王夫人闯了进来,竟连外套都没有穿,慌的众门客小厮纷纷散开四处躲避。

贾政虽然能力不强,但是端方正直,谦恭厚道,人品端方,风声清肃。

“夫人,我回头就办。”

金州方面的军情,如今他也不知。

“如何惊动了母亲,有话只管叫了儿子去说。”

后来被王丰肃收留,带到了金州,跟着老师王丰肃学习,又被派做些采买的事,他不想惹事。

风气一改,连原来贾氏族人的姻亲子弟,最为调皮的金荣等,都老老实实读书学习。

好的先生属于可遇不可求。

从朝廷到辽西,上下都担心蛮族卷土重来,辽西抵挡不住。

“贾府的私学,竟然成了这个样子,这是咱们的根基啊,我日后有何颜面去见祖宗们。

……

不管是和尚,道士,儒生,都有一手的医术,传教士当然也有此道,有唐清安发吩咐,王丰肃每隔几日就会登府为秦氏检查一番。

他推荐了一人,又是举人出身,贾府亲自派人去请了。

难道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因此和尚道士的口号他也没有放下,经常挂在嘴边,越是这番,妇人们只以为他实乃海外的出家人。

王丰肃已经晓得这些妇人的习性,如果是一般人,她们会很拘束,唯有山外人士,才能顺利的畅谈。

可事实却让我醒悟,族人外人,到底要看人的性子,那人还有脸求到我这里。

金州军的北上,无疑对辽西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反正我是活不成了,你们还要来劝我,素日里都是你们惯坏了他,把他酿到这般地步。

“阿弥陀佛,无量寿佛,阿门。”

“休要提此事,这不孝的孽障,才多大就把祖宗的根基败坏如此,趁早打死了以绝后患。”

宁荣两府里的三个老爷,贾珍擅权,贾赫阴狠,陈德言是认可的,唯有贾政。

人的性格里,最难得的是正。

容不下清官的国家,这个国家无疑在走向陌路。

前番我们资助的银子可还够用?”

贾政磕求认罪,知道自己错了。

这般闹下来,贾府的私学先是停了,四处托人打听名师,最后连金陵的贾雨村都惊动了。

我看前番贾珍还是手下留情,让他抱有期望。”

窗子外。

在这个时代里,无疑是出众的,后来外放做官也是如此,恪守道德底线,十足的清官。

金州能想到的,朝堂上的大佬们也不是傻子。

“你就是长行岛上来的那脾气很臭的家伙?”

朝廷当然不信,而东江镇那些年又没有拿得出手的战报,以致于朝廷内部,对东江镇声音很多,质疑对方想要割据一方。

“你原来和我说话,可怜我没有生养一个好儿子,却叫我去和谁说去?”

往日里,贾政最尊敬这些个门客,都以兄弟相称,这一回竟然变了脸。

贾府的私学等了两月余才重新开放,又有贾政隔三差五的去亲自看,像薛蟠这等人就不敢去了。

贾府私学有了好的老师,再有了严厉的风气,不少人都来贾府走动,想要送孩子来贾府私学读书。

这番下来,陈德言对贾政大为改观。

王丰肃五十余岁,早已判断出夫人怀的公子,秦可卿闻言,嘴角翘起。

陈德言知道大哥的目的,却向贾政苦笑一声。

“你是谁?”

“别管我是谁,你很厉害啊,打败了我几个兄弟,今日我来试试你的成色。”

葛世峰闻言十分的不耐。

这些子弟仗着家势欺人过甚,常常欺负院子里的孤儿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