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定亲(2/2)
摇了摇头,陈德言离开后,来到了一处民宅。
他一个被受冷落的营缮郎,家里哪里这么多规矩。
“随贾府的意思办。”
“我见到秦姑娘,仔细思想一阵,确实没有见过比她容颜还要出众之女。”
等过几年,秦姑娘年龄大了,这丫头也长开了,咱们府里的姑娘正好又嫁过去……”
二老爷史鼎出于避嫌,并没有出面,史宗颜接待了陈德言。
反倒是金州来的人,见了秦钟几次,哄的秦钟像变了个人似的,天天埋头苦读书。
探春为正妻,因为年纪还小只是定亲,秦可卿为滕妻,已经定下了婚期。
秦可卿能为他带来什么利益?
唐清安现在还并没有看清楚。
“这丫头片子虽然还小,可是我却仔细打量过,两府丫鬟中论美人轮廓,竟然是此丫头最为出众。
正好看到林黛玉的目光,两人对视一眼,皆别了过去。
到底是小女儿,心里充满了幻想。
大哥真是好本事,能娶到这府里的小姐。
不知不觉,一副心思全放到了那人的身上,这半年来,隔三差五跟着太太受邀,或者主动去拜访各家。
提到快乐,就有不快乐。
薛宝钗想着南京柜上传来的消息,大揽总前日里跟母亲说,扬州林老爷日子不好过。
几人在议事厅谈论婚假之事,正为难的时候,一直不出声的秦业,突然插话了。
这是他这些年,第一次来贾府,这里的场景,和多年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贾府派轿子,把秦可卿送回了家,同时送去了两个丫鬟,将会随秦可卿嫁去金州。
“金钏是媳妇房里的大丫鬟,是家里的家生子,至于那新来的丫鬟,虽然来府里时间短,但是也算半个家生子,我且还有一层顾虑。”
秦业木着脸。
故去的忠义老亲王,年轻时本来就英朗,听说此女又是他最爱的妾室所出,既然如此,有此美貌并不足奇。
“不过这又和那新丫鬟什么干系?”
自己的未婚夫名声鹊起,是个大英雄,又这么年轻,加上薛宝钗悄悄对他透露,说长得一表人才。
史宗颜和陈德言两人,先去了宁国府见了贾珍,然后一同去荣国府见贾政,贾珍才派人去请了秦业。
还不如薛宝钗知道的多呢。
刘承敏不太喜欢乌忠,觉得此人太过油滑。乌忠也不喜刘承敏,他和将军才是真正的血脉亲戚,劳什子结拜兄弟,算个逑。
两件事都令宝玉遗憾,却又偏偏不敢乱说,只能闷在心里,如此这般下来,更是萎靡不振了。
已经核对了八字,下聘,递交婚书。
因为贾珍要来谈婚嫁之事,所以姑娘们都出去了。
贾珍不放心,亲自来问贾母,两个丫鬟年龄太小,其中一个还是刚收入府里没多久的丫鬟。
探春赢得了外面各家越来越多的夸赞,说贾府培养了一个好主母。
就像老爹和大哥说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他们终归是一家人,表弟用的放心。
唐清安翻看着公文,也懒得理会他们两个之间的矛盾,无足轻重的小事而已。
两人见了面,也没有打招呼。
贾珍恍然。
原来他最不快乐的事,就是见到父亲,如今最不快乐的事,就是在学堂里,秦钟不理他。
贾珍闻言,虽然没有见过秦可卿,却并不以为意。
陈德言收起信件,这才去了史府。
最主要是有面子。
黛玉知道贾宝玉脾气古怪,也不想把他的乱七八糟的心思给勾引出来,也就略过他,和姐妹们说笑起来。
刘承敏见大哥没有改变主意,回去写了信,把大哥的意思交代给了京城的三弟。
乌忠和乌顺,如今是金州典吏,文书,按照他们表弟的话,先锻炼一番,学习下政事,然后再提拔不给人话柄。
乌忠虽然只是个未入流的杂官典史,但谁见到他,不都客客气气的喊他一声乌爷。
秦姐姐被她家里人接了回去,不久就要远嫁金州,成为了他心里的憾事。
贾珍想着两个府里的丫鬟都不够,还偏偏派个新人。
“唉。”
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都在薛宝钗这里玩,薛姨妈去王夫人处,所以李纨来在这里照看姑娘们。
广宁右屯卫同知韩彬的公子韩昊,前年入京金榜题名,分到了都察院观政,如今已成为了试御史。
此处就是韩昊在京城租的房子,陈德言轻车熟路,被老仆引入房里,等待陈德言归来。
“传言唐清安在海州获得了几百万石的粮食,是真是假?”
刚从衙门归来,见到陈德言,韩昊毫不客气的质问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