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老兵落泪(1/2)

第89章 老兵落泪

唐清安以前缺钱,如今钱对于他来说仍然重要,却又不是最重要的了。

他更缺少物资。

金州兵一万三千人,水师四千人,合计一万七千人,这些军饷由朝廷供应。

虽然由他发给士兵们,却不是他自己能掏的起的,也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养军士真的太贵了。

金州兵按照辽东制度,每月给银一两四钱,米半斛,一年就是十六两八钱,米六石。

一万七千人,一年需要钱饷二十八万五千六百两,加上将领,一年需要三十万两银子。

粮饷一年则需要二十万石,如果只靠金州供应,一年需要十万多亩田,才能打出足够的蜀黍米。

也就是除去金州,整个所有的海岛田亩,都要用来供应一万七千名士兵,且还不够使用。

这还只是保障了粮饷。

这两人也是由唐清安推举升官,很是拘谨。

“这趟买卖,我和辽东节度使沟通完善,四成的利益归你们,三成的利益归北镇,三成的利益归金州。”

“但凭将军做主。”

“你怎么晓得我要退营?”

两人早就得知今日之事,也猜到了唐清安的心思。

一名老兵,偷摸着问道。

却专门派了一艘船,运了数千斤的鲜鱼去京城送往各府,东西虽然不贵,却也是他的一番心意。

靠着辽东经略史鼐,和山东布政使参政的关照,他在金州推举的文官都获得了通过。

虽然是新事物,但是队长说他跟随将军出过海,也听那些个文官谈起,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靠着大海饿不了肚子。”

诸事敲定,金州轰轰烈烈的裁兵和募兵同时展开,募兵一事,则有二弟刘承敏,徐寿福组织。

对比蛮族兵,他们算的上奴隶主,可以剥削家中的奴隶,大周士兵不被人剥削就不错了。

通过这些文官掌控金州地方事宜,以此在金州做到大权在握。

现在金州里,当兵吃粮才是最好的差事,不然只能种军田,每年留口粮自用,其余各项物资都是按需分配。

之所以加上徐寿福,一则此人心向自己,二则到底也是复州将领,可以安抚人心。

“老东西,你准备去何处?”

“将军威武!”

“我有三个去处,一个是去做渔民,提供船只,足以养活家人,二个是做匠人学徒,虽然报酬比不上当兵,却也能落个安稳,第三则是送回关内,自行投奔亲戚。

将军还说过,退役军士家里,每月还会额外赐一斗米,管三年,第四年开始每月降为半斗米,管十年。

整个金州,除了军士每日两顿干,力工则一顿干一顿稀,其余百姓皆每日两顿稀。

剩余的军士们,有些人羡慕,有些人不以为然。

“坐坐。”

复州一系不少将领,还是响应赵缑用的命令。

送走了赵缑用,唐清安立刻让人请了分巡道王宣,方士珍两人进来,且起身在门口相迎。

这好大的数量。

整个金州人心惶惶,有的人不愿去职,有的人想要卸甲。

他不知道历史上的毛文龙有没有野心,反正他现在,对朝廷十分的忠心。

不过这是朝廷的销,关唐清安什么事?难道他要把这些马买了换银子吗?

陈德言笑着和唐清安告别,拉着杜松离开,后面是关于军事的计划,不是能跟杜松透露的。

全营两千余人,各队依次整队,好一会,才见到军中将领们,陪着几名文官吏员出来。

唐清安笑着和两人聊了会天,到了火候才开始提起要事,说道,“复州方面,撤裁两千人,金州方面,撤裁一千人,两位可有异议?”

所以想要打过蛮族兵,光如今的待遇不但不能减,还要增加才行。而上了战场有了伤亡,那抚恤钱粮更是天文数字。

在书房,赵缑用已经喝了一盏茶,见到唐清安进来,起身相迎。

念完名字后,领头的官员大声说道。

辽民中,有不少和蛮族有血海深仇的人,这些人当兵,能不惧蛮族,有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的狠劲。

唐清安却并没继续告诉赵缑用细节,而是说会派兵备官去军中排查,考核,以此作为依据。

他现在关心的是自己的人马会做如何的安排,是否撤裁过多。

陈德言笑着解释。

而且解散了这些人,也不光是什么都不做,也会送些银子做遣散费,聊表心意。”

不过这些日子来,唐清安一如既往,再加上以前的交情,所以杜松没有太过拘谨。

而这份待遇,已经很低了。

“那倒也是,你上面两个老的,下面是六个小的,婆娘也是干枯干枯的,除了能生娃,其余没什么用处。”

虽然两人目前关系还比较融洽,是因为两人都比较克制,而不是两人的观点有多么的一致。

“你为何也不退?”

杜松闻言有点闹不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