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眉目!(2/2)

庆幸…

的确,姓易的本就少,字元蟆的更是罕见中的罕见,毕竟…谁会把“蟆”这种蛤蟆添加到自己的字号里,这不给自己的名字添堵么?

司马防之所以能这么短的时间内将“大家”张芝无数弟子的笔墨送到蔡府,这与天子刘宏密切相关。

这封在太平道坛口搜出来的信笺,不…不也是“柳羽”写给“马元义”的呢?

呸…

“这两封信中的字迹乍一眼并无差别,可仔细去看就会发现,柳观主的字中会圆润许多,其中透漏的是对隶书、小篆书写的本能排斥与不适应,反观这伪造的信笺,一气呵成…哪里有半点不适应之态,这便是最大的破绽。”

褚飞燕重重的点了点头…他告辞离去,还有其它城郡的起义军要通知。

他们一定会联合朝臣,向天子施压!

此言一出,刘宏微微一怔,可很快,他的眼眸眯起,弯成了一片月牙。

后世,那些大名鼎鼎的书法人物,或多或少都会与蔡邕有关。

司马防凝眉,深深的皱纹遍布脸颊。

他与蔡邕也算是师徒,在太学时…钟繇便醉心于书法,拜在了蔡邕的门下。

这易元蟆…怎么感觉,有那么点熟悉呢?

因为…曹操与夏侯渊同时办婚礼,故而,南北两街都有流水席…去南街的自然是达官显贵,北街的就多了去了,至少…那些被曹操坑过的,没少去蹭席。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

这一声提醒…

“那还愣着干嘛?把他们也派去蔡邕那儿…”刘宏语气急切。“难不成,你是觉得蔡邕一人,他有一千只眼睛不成?”

隶书?小篆的不适应?

蹇硕迅速的闯入其中…倒头便拜。

蔡府内,已经有堆积如山的竹简,这些都是“张芝”连同其弟子们留下过的笔墨。

蔡邕一下子变得亢奋…

“是这一笔,还有这一笔,不对…这一笔一模一样!”

而钟繇的这一句话立刻就吸引了司马防与蔡邕的注意力…

老叟讲述的是真事儿。

俨然,褚飞燕的出现…连带着他的话让他处于深深的惊讶之中。

按照顺序…

蔡邕则摆摆手,“不细细的比对,如何能找出这笔迹的源头…不过,看了这么多,总算也有所发现,这笔迹有‘张芝’的神韵,必然是他弟子之一伪造的。”

蔡邕摇头,“这么多竹简,哪是一、两天就完成比对的?这是个很细致的活儿,所谓慢工出细活儿!”

而鲜为人知的是…

那头上尤自带着斗笠的男人,除了天平道的神上使马元义外?还能有谁?

司马防忍不住问道…

乱糟糟的洛阳北街。

窗户阖上,耀眼的日光从窗缝中透出,落在地上,格外闪亮。

而随着蔡邕与司马防的走近,钟繇一边摇着头,一边感慨道:“像…真像啊!”

茶摊处…

准确的说,这是倾整个西园校事府之力…

皇宫,千秋万岁殿。

“蔡夫子,你要这么看…得看到猴年马月了吧?”

这时…司马防已经走近。

查了半天,他要的是确凿的证据,证明羽儿无罪,将有罪之人绳之以法!

可…

“苍天已死!”

是蔡邕将书法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王羲之传给王献之…再之后是智永——虞世——欧阳——褚遂良——张旭——颜真卿——怀素!

代代传承…

这不能当成证据啊。

轻呼口气,刘宏的双拳已经握紧。

“你知道我问的不是这个…”

一处酒肆的雅间中,褚飞燕静静的立着,而马元义则坐在胡凳上,紧皱着眉头…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大贤良师…不,如今该称呼为天公将军…天公将军他委派…我与张牛角大哥联络三十六方的兄弟…三日后即刻起义,高举‘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大旗…到时候,各方呼应,从南阳、冀州、兖州急攻洛阳城,占据朝廷,天下可定,黄天当立啊!”

蹇硕连忙快走…刘宏则看着他,微微握紧拳头,尽管…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儿子,可留给他们的时间怕是不多了。

蔡邕喃喃…

横平竖直,这些都极其容易模仿,可“一撇一捺”书写时,却一万个人能写出一万个味道,而撇捺与横平竖直之间的间隙,更是没有定论。

蹇硕低头道:“陛下,似乎…蔡夫子那边还需要时间。”

几乎同时,蹇硕与张让眼珠子一转…

说这无心,听者有意。

这次的起义…好生急促呀!

你总不能向天子解释,说…柳羽自己写自己的字,会不适应…会排斥,而伪造的一气呵成?

这跟谁去讲道理?

当然,柳羽之所以在写字时不适应…是因为,古代的书法与后世书法的不同!

另一个用更细微的声音回答:“黄天当立!”

听到这儿,马元义长长的呼出口气。

可马元义…这可太熟悉了,近来那造反的太平道,他们的神上使不就是马元义么?

作为御史中丞、洛阳令,司马防是极其敏感的…

蔡邕的夫人赵四娘抱着小昭姬路过这边时,吓了一跳,心里嘀咕着,这才几日,怎生这蔡府内就乱成这般模样。

天子刘宏看到他如此匆忙,似乎猜到了他来此的目的,竟大步向前,主动扶起了他,“如何?司马防与蔡邕那边可有眉目了?”

他的神情有些疑惑。

其中一个小声嘀咕道:

刘宏的目光冷凝,“朕可等不了那么久!除了蔡邕外?当世之中还有谁的书法造诣能称得上层?”

“那找到了么?”司马防急问道。

反倒是蔡邕,他吧唧了嘴巴,旋即伸手在空中凌空摹仿。

言及此处…

“喏,喏!”

其实…

“陛下…已经有眉目了。”蹇硕如实禀报:“蔡夫子能断定,这字迹并非皇长子所写,其空又形而未有神…”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蔡邕取出一封“柳羽”亲笔所书的竹简,又取出那封写给‘马元义’的信笺。

紧接着,他大声喊道:“易元蟆就是…就是…马!元!义!张芝的这个弟子就是马元义…”

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钟繇方才来到蔡府,刚刚比对过两卷文书…就在两封竹简中窥探出了什么。

什么柳羽写给马元义。

呵呵…

丫的,这本就是贼喊捉贼!

——马元义这老狗是仿制柳羽的笔墨…把信写给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