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眉目!(1/2)

与其说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不如说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在刘宏看来,这些云台将门后裔帮羽儿说话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其中原委,没有人比刘宏更清楚。

说到底,还是利益啊,羽儿的安危与这些云台将门后裔的利益已经深深的捆绑在了一起。

可以说是,羽儿荣,则云台将门兴,羽儿损,则云台将门败!

简单点说,羽儿…就是一个聚宝盆,所有靠着这聚宝盆的人,都会与有荣焉,更会赚的盆满钵满。

“呵呵…”

刘宏笑着看着桥玄,感慨道:“桥太尉啊,朕仿佛找到了一条,能够对付那些氏族、将门的办法!”

桥玄性子比较直,他一捋胡须,“果然,陛下还是站在柳观主这一边的!”

“怎么说?”刘宏反问…

桥玄继续道:“陛下也舍不得玉林柳郎这枚‘聚宝盆’哪!”

可只是一个瞬间,两人也睁大了眼…不可思议的望向司马防。

“就是了…”

呼…

庆幸啊!

“嘘!去别处说话!”

别说比对…

与达官显贵生活的南街截然不同,北市显得脏乱许多…

口中则是吟道:“易元蟆(ma),这名字好生古怪…”

一下子让蔡邕与钟繇愣住了。

过了片刻,马元义终于安耐不住,他轻声道:“大贤良师一定坚持要提前起义么?”

区别于逐字逐句的观察…

司马防却好似注意到了什么。

蔡邕观察的是笔画。

这才造就了,蔡邕眼中…自己写自己的笔迹会本能的排斥!

“蔡夫子,这可不能当证据啊!”司马防凝眉道:“哪有人写自己字…反倒是写出别扭的道理!不过,这等运笔…若非是蔡夫子,也断然无人能窥探出来了。”

“就是这一封!无论从撇捺看,还是之间的距离刚刚好…刚刚好!”

汝南袁氏必不会束手待毙…

褚飞燕重重的点了点头。

可钟繇手中竹简指向的字却与那封“柳羽笔迹”截然不同…不同的字,也是不同的形!

——“但凡哪一家娶新娘子摆席,他一定带伙伴儿去蹭吃蹭喝,你若是当众揭发他,他倒好…直接拽住新娘子的大腿,不给钱就不松手,靠这一招,他是吃遍整个洛阳北街呀!”

却在这时,另一个斗笠男人也坐到了茶摊中,两个斗笠男人背对着饮了一口…

对那个叫什么“曹操”的印象深刻。

“那就别摇头晃脑了,快点比对吧!”俨然,司马防更急切一些。

大家都不是傻子…

可颍川的钟繇距离这边就近多了…

此间的竹简,怕是足足有几千卷之多吧?

司马防倒是淡定,他尽可能云淡风轻的翻过一封封竹简,可琳琅满目的字迹,让他应接不暇。

“我知道!”蔡邕重重的点了点头,“所以…我才要找到这伪造之人…只有找到他,从他这里下手才能证明柳观主的清白。”

这个大胆的猜想让司马防一怔…蔡邕这算是一个全新的理念了。

因为这个巨大的发现,骤然间,司马防的瞳孔瞪得浑圆硕大…

可…

——“你们可知道,那大司农曹嵩的儿子曹操,他小时候那在这北市可是家喻户晓啊,人人称他是魔兽少年!”

“朕要听得不是这个,而是证据!证据!”刘宏有些生气…

“唉…要不是那唐周泄密…要不是那汝南袁氏不可靠,咱们何至于如此匆忙…”

贩卖奴隶的,杂耍卖艺的,还有那些小商小贩…乃至于偷鸡摸狗的,人脑非凡。

易元蟆是谁?没有人知道。

可很快,他就陷入了另一种心情。

“自然!”

“能识破朕心意的,还得是你桥大公子啊!”

就是光看,都感觉眼前满是星星。

潜移默化,在阵营之间…他已经选择站在了天子的这边。

一个老叟正讲述着一些北街的见闻。

呼…

唔…

反观马元义,他深深的凝望着手中的竹简,心头百转交集!

“我知道了…”马元义点了点头,接过信笺…他大致扫视了一遍,“有此图在,我马元义居中调度,必定不辱使命…皇城必破!”

易,义?

元?元?

蟆?马?

易元蟆…这不就是马元义!

已经付出了这么多,刘宏迫切的想要看到成效。

对上了暗号,两人将钱币留在了茶摊上,迅速的离去。

这种时候,谁会因为一个名字而大惊小怪!

“是了,是了…”

褚飞燕从怀中取出了一张竹简,“神上使,此为此次三十六方各坛口起义的郡县…如今这中原一代还得是神上使统筹调度…汝南袁氏已经背叛的黄天,我等必须…必须勠力同心才是!”

“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人钟繇,冀州清河人士崔琰…”蹇硕如实回道:“前者楷书技艺十分精湛,后者…乃是名门之后,书法造诣极高。”

——“可谁曾想,他自己大婚时,洛阳南街、北街摆了两场流水席…哈哈哈,他曾经吃过的债,那一天可是统统还了!”

——出来混…早晚还是要还的!

这…

“易元蟆?张芝的弟子中…怎么会有如此一个古怪的名字?”

一个头戴斗笠的男人津津有味的听着这边的故事…

蹇硕顿了一下,天子的每一句话都让他切身感受到了“焦急”二字!

陛下是真的急呀…

“臣拜见陛下!”

崔琰因为在冀州,距此数百里,抵达洛阳还需要些许时日。

黄巾起义…已经…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言蔽,其中一人卸下了斗笠,却不是褚飞燕还能有谁?

“神上使…”

“司马府君是问我,玉林柳郎的嫌疑么?”

既然是书法造诣,那首当其冲想到的肯定是张芝了。

对蹇硕来说,他觉得桥玄的话精辟至极。

倒是蔡邕一封一封的细细的比对…时而轻松皱眉,时而眉头紧蹙。

可对于…张让来说,他琢磨着,玉林柳郎…这未来,可是跳很粗、很粗的大腿呀,得亏他们宦门从没想过与他对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