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与千古豪杰争品色,在于西北(2/2)

可实际上,自明穆宗隆庆元年…明朝廷就把戚继光调到了北方抗击蒙古骑兵…

身旁,陶谦的手下曹豹也在。

就在这时。

他感觉自己已经找到了某种东西,说不上来,但…就是这些东西,能把离散的人心再度收拢,能让并不尚武的汉人充满勇力与胆气。

明朝时期的戚继光是完全玩明白了。

这…

这…这…

今时今刻,他宛若新生。

这要把信送到京都,那就丢大人了!

果然…果然应该永远相信“玉林柳郎”的眼光!

就这么肆无忌惮的抢走!

贻笑大方…

一封快马携带者他陶谦的亲笔信笺送往京都。

他在回忆,在思索…

还特喵的是全歼。

公孙瓒是干什么吃的?

“咳咳…”

可…

讲到这儿,曹豹感慨道:“现在,咱们幽州的人都说玉林柳郎慧眼如炬,能发现人才,依我看,也未必…看准刘玄德,不见得就能看准别人!”

幽州,蓟县。

陶谦还处在深深的震惊之中。

邓某显得有些激动…

这一场大捷之下,很快…就能够恢复开采金脉了吧?

倒是赵云…

“邓族长过谦了…”赵云还有些谦虚…

车上有八片可以折叠的屏风样木板,一到了打仗的时候,木板就立在两边的车轮后和其它的车连在一起,类似于战车版的铁锁连环!

这相当于更结实且厚重的“拒马”…也是一座小型的壁垒,可以防止骑兵第一轮的冲锋。

用了将近一个月,柳羽与无数流民中,善于巧匠者合力完成了一辆车…

他也是服了…

乃至于提到过这种战车延伸出“步坦协同”的战法,这最大程度的弥补了步兵的软肋…也最大程度削弱了骑兵的强项!

只不过…

刘备欲言又止…可意思却再明白不过。

曹豹眼珠子一转。

依旧是两个字——大捷!

呃…

其实…

一道声音骤然传出…

其实…

步坦协同,这个战法在汉末这个时代还是太过超前。

之所以,北境的戚继光没有像在南方抗寇一样传扬万世,是因为…他在北境无敌了,无敌是多么的寂寞,无敌到敌人都不敢南下…没有仗可打了,自然就没有所谓的不世功勋。

大捷,全歼!

是幽州的这群百姓?民兵全歼了鲜卑人?

乖乖…

除恶务尽,不放走一个,成为了每一个汉人一整夜的执着。

曹操看着柳羽忙活了一个多月的“战车”作品…

“我要把你介绍个公孙将军,不…我要把伱的功勋告诉柳观主,让他知道,咱么这里有个武艺非凡的常山赵子龙!”

是啊…

他弹劾公孙瓒“坚壁清野”的阳奉阴违,可架不住,人家阳奉阴违…打赢了!

从穆宗隆庆元年到明神宗万历八年,十三年,戚继光把蒙古人打的跪唱征服。

以前,柳羽就向曹操、夏侯惇、夏侯渊讲述过这偏厢车。

这看起来,就像是后世的坦克车…

说起来,这战车与春秋战国时的战车截然不同,他是明朝时期戚继光驻守北境时,发明的一种对胡“神器”…叫做偏厢车。

“之前那织席贩履出身的刘玄德封城一个多月,没有放出半个人,他公孙瓒倒好,几万人放出城去,这要是碰到了鲜卑人怎么办?一番杀戮,一番劫掠,让那士气低落的乌桓又小觑我大汉了那怎么办?这公孙瓒还是辽东豪门之后,也不怎么样嘛…依我看,比不上那织席贩履的刘玄德!”

“三弟?这就是你说的,能横扫鲜卑的战车?”

曹豹的话让陶谦深以为然。

山风袭来,拂起发丝,他昂起头,薄薄的太阳渐渐的发出耀眼的光芒,像是在告诉他,这一次驱除胡虏,汉人终于站起来了!

一个更大的惊愕已经浮现!

很多人对戚继光的了解止步于“三才阵”,止步于“水战”,止步于抗击倭寇…

周围很喧闹,可赵云的心情却是极其平静。

他听到树叶“哗哗”的声响,他回想起了,师傅的谆谆教导,生活在这乱世的武人,其职责就是将这乱世重新引导回正轨,让边陲苦难中的百姓看到希望!

说来容易…

赵云长长的呼出口气,他望着“龙胆亮银枪”…回忆起昨夜刺破鲜卑首领时那热血沸腾的感觉。

只不过,这马车都没有坚持到百工科目展示的结束就彻底的散架了,连带着曹操与胡母班、张邈一起向一边扑倒。

一旁的侍卫连忙介绍道:“这位是南阳云台将门的后裔,邓家族长…”

由此可见,一辆马车的制造有多繁琐与复杂。

俨然,陶谦这明哲保身的本事已经练到了极致!

沉吟了许久,他方才吟出一声。

“快,快派快马,把…把往洛阳去的信使追回来呀!”

而戚继光能把蒙古骑兵打到“跪唱征服”…

当务之急,得先撇清自己的责任。

汉人们也不至于傻等,趁着计数,算钱的功夫,他们开始搜索胡人的身子,有的胡人衣服里还有些值钱的物件,像是汉人的器物,多半是抢来的…

与此同时…

南阳的这些云台将的后裔…这次,可是不惜下血本了。

蒙古人再也不敢南下…

真的假的呀?

呼…

原本这“步坦协同”,明军使用的是火铳…

“幽州危矣…幽州危矣!”

靠的便是这种战车!

这…

从戚继光带着三千戚家军抵达西北后,蒙古的噩梦就开始了!

“老夫需弹劾他公孙瓒一笔…如此一来,就算幽州有个闪失,那也是他公孙瓒的罪过!”

弩手夹着连弩躲在车厢板的后面,通过板子上的孔对外面瞄准射击…

可…消息传回,不仅城没封住,而且是数万人涌出城去。

陶谦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连续确定了三遍。

一封来自幽州蓟县的快马已经抵达京都,马上的信使马不停蹄直接将幽州刺史陶谦的奏书呈送到了尚书台!

看到…鲜卑寇边…民兵出走这样的字眼,尚书台官员哪里敢懈怠,急忙快马送往皇宫!

鲜卑寇边…无论是哪一年,都是大事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