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捷报传回,大功于朝!(1/2)

第190章 捷报传回,大功于朝!

一封奏书自尚书台传出。

同时传抄司徒、太尉、太傅每人一份…

得到消息…

太尉桥玄、司徒杨赐,太傅袁隗…连带着内朝的荀彧,四人不约而同的往皇宫中去。

千秋万岁殿内,刘宏的手中,尚书台的诏书已经报送而来,看到桥玄、杨赐、荀彧、袁隗四人,自然知道发生了何事。

“幽州刺史的禀报,三位卿家想必都知道了吧!”

“是!”桥玄感慨道:“陶刺史的奏书,事关军事,尚书台抄送到太尉府…”

天子刘宏脸色平静,居然没有愤怒。

或者说,他已经习惯了。

毕竟这不是鲜卑第一次南下劫掠,自打他登基以后,每年一次,风雨无阻,也唯独这事儿了吧!

“呵呵…”

“袁卿所言极是…”

“陛下…节哀。”袁隗劝慰道:“此次如此损失,悉数是公孙瓒一人之责任,其罪当斩…荀侍中与柳中郎将举荐不当,察人不昧…也当着重处罚,以儆效尤!”

说是民兵,其实大多是民罢了…

袁隗一定会阻止…

荀彧一怔。

这一个个字眼看的刘宏有点晕。

“陛下,玉林观柳观主慧眼如炬,臣之前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之后也敢以项上人头担保…他举荐的人不会错,而事实亦胜于雄辩,幽州赢了!不过,至于如何赢得…想来没有那般简单,陛下不妨召其上殿,一问便知!”

“哈哈。”似乎,刘宏猜出了他的意思,“荀卿是想说,怕是朕的身份瞒不过这位玉林柳郎吧?”

“瞒不过也无妨!”刘宏眼眸微眯。“他若是真的聪明,就该知道,许多事情看透却不能点透!”

他多么希望,陶谦报送过来的这封奏疏,是幽州军民同心重创了鲜卑!

倒是桥玄,他凝着眉…

“哈哈…”

针锋相对…

“哈哈哈…”

“有些什么?”袁隗怒问道…

荀彧的官衔最低,他走在最后…

刘宏不禁淡淡的再度张口:“这急件是五日前发来的,怕是今日,这一万余边陲百姓就已经枉死于幽州之外,这些鲜卑人正耀武扬威吧,哼,当务之急,还是要想办法退去这些人,还得想办法隔断鲜卑与乌桓的联系,幽州再经不起折腾了!”

“陛下…”袁隗尤自不信,“这奏书,幽州来的极尽消沉,这幽州刺史陶谦恨不得把干系撇干净,可冀州来的却又是完胜?如此有违常理…不如…”

又一个小黄门迅速的闯入,“陛下,幽州刺史的使者去禀报尚书台,说…说要收回上一封奏书,说幽州大捷…两千鲜卑被悉数屠戮,就连鲜卑中自汗王之下最骁勇的勇士轲比能也…也…”

呃…

刘宏一怔,他深吸一口气。

刘宏低头一看,脸色却变得怪异了起来,他看到了许多字眼。

“鲜卑,又是他们,并州劫掠够了,幽州…也要开始染指了么?”刘宏连连感慨…“这已经不是朕第一次议论鲜卑寇幽州的事儿…上一次,荀彧还以人头担保,说那公孙瓒必不辱使命。可…可…”

刘宏又笑了…

荀彧与蹇硕莞尔…

荀彧连忙拱手,“听闻柳弟最近研制了一种新式战车,说是对抗鲜卑时有奇效,今日…在玉林观西十五里处的平原上尝试这战车呢!”

心念于此…

“战车?”

其中,关东人掌握着大汉绝对的话语权,关东人在地位上死死压制着关西豪族与边陲武人…乃至于“察举制”几乎被关东人垄断!

说到底,曾经的“出将入相”在这个时代…“出将”没有前途,入相才是士人唯一的出路!

从这所谓的——边陲之将不入都城!

——公卿贵胄之外不近陛下百步,就能看出些许端倪!

变…

就这样,一场有关鲜卑入侵的内朝廷议,就这样告一段落。

刘宏的脸色愈发阴沉,他无奈的苦笑,最终转头望向荀彧。

说到最后一句,刘宏的目光瞪向荀彧。

只是,两人的意境上又有极大的不同。

这是刘宏最关切的,也是汉对胡战事逆转的关键。

“荀侍中,陛下请你留步…”

他不得不深吸一口气,细细的又读了一遍,之后…他…他彻底的沉默了,他陷入了无以名状的惊愕之中。

袁隗心里嘀咕着,总算是打了一个翻身仗!

刘宏的语气变得冷然。“坚壁清野,愣是放出去了万余百姓?这…这是嫌鲜卑人的刀不够锋利么?”

公孙瓒是玉林柳郎的人,那就是天师道的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那都是他的仇人!

袁隗提醒道…

“也被一枪屠戮!”太尉桥玄抢先说道,一边说一边笑着捋胡须。“袁太傅啊袁太傅,看来…这的确是大捷呀。”

这下,轮到老好人杨赐了,他本想张口劝和一下。

荀彧拱手,“臣恭喜陛下习得良将,也恭喜陛下,这一仗把三年前北伐一败失去的锐气又给打回来了!”

袁隗、杨赐、桥玄、荀彧等人徐徐退出了千秋万岁殿,桥玄当先离去,似是打算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告诉柳羽!

袁隗与杨赐则议论着什么…

不等小黄门把话说罢。

话说到这儿…

因为公孙瓒的事儿,因为边境大捷,现如今…任何一个有关羽儿的行为,都让他无比期待!“摆驾去玉林观西十五处,这玉林柳郎是张仪、是萧何、是韩信,朕可要礼贤下士…”

杨赐依旧打着马虎眼…内外都不得罪。

他们究竟差在哪里了呢?

哪曾想…一名小黄门快步的闯入此间。

“陛下…这是…”

这已经不是…陶谦一封奏疏的内容。

在这点上,袁隗态度坚决,“陛下,汉庭规矩是边陲之将不入都城,公卿贵胄之下不入陛下百步,玉林柳郎纵有识人之功,可此番功劳却多是那幽州的公孙瓒,陛下万不可坏了祖上的规矩…以玉林柳郎这‘讨乌桓中郎将’的官位是近不得陛下百步!”

“幽州大捷,军民同心…两千鲜卑人尽数伏诛,全军覆没,大捷!大捷!”

“荀卿,与你交好的那玉林柳郎最近在做甚?”

他依旧觉得,一群民兵能战胜鲜卑,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边陲的将门从昔日里那支让人闻风丧胆的汉军变成了如今这个地步,有总总因素。

“这公孙瓒是荀卿力保的,却也是他柳羽举荐的,他不该为朝廷有个交代么?”

“告知尚书台草拟嘉奖便是,这玉林柳郎尚不能入此千秋万岁殿!”

言及此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