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2/2)

明明是罪臣,怎么不降反升,还…还从一个辽东郡国长史一跃成为了涿郡太守?

这…

哪曾想,赵忠连忙摆手苦笑道,“你别乱说话,咱家是陛下身边的人,来此是为了公干,可不是因为你公孙家的关系,再说了你公孙家在辽西算一号家门,在这京都算个什么?咱家做官素来秉公执法…那是为陛下效忠的!”

他便感慨“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是当今之快速反应部队,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

曹操也不再细聊,当即领着公孙瓒去休息,不在影响、耽搁羽弟。

第二次提到这个动身。

浅浅的呼出口气。

公孙瓒愣住了。

啊…啊…

辽东距离洛阳太远,消息闭塞,公孙瓒只以为玉林观是一个寻常的道观,或许是皇家道观…陛下这是罚他终身在道观中,这算是一辈子闲置吧?

唉…

这人的模样说不上帅气,甚至还有点黑,有点矮…细眼,可他看到公孙瓒当即就快步走来。

公孙瓒不知道眼前的是赵忠…

说着话,柳羽从怀中抽出一个油纸包裹的薄子,“这个是我把一些自己对边防的看法与理解记录下来的薄子,今日与公孙大哥初次见面,就把他赠予公孙大哥!”

这个时代,纸本就稀有…用纸编纂成这么厚的薄子,价值更是不菲。

当他的目光扫过这薄子,一看之下,脸色就变了。

狱吏笑尿了,当初…能免罪,更能到京都的牢狱中任职,他便是找了赵常侍的门路。

“……”公孙瓒懵了。

难道,是自己的岳父,自己的家族找了朝廷内的关系。

“咳咳…”

“狗一样的东西,谁允许你动用私刑?”

“阁下就是公孙瓒吧?”

这…

曹操朝公孙瓒一拱手,“今夜,我领公孙兄弟去用食,现在时候还早,我且去帮帮羽弟。”

“我是曹操,字孟德…”等在门前的正是曹操。“羽弟说你今日出狱让我守在这里,不想果然出来了!”

曹操细致的讲解起来…

柳羽的这个想法,他曾经也想过…

赵忠脸色一变,“啥意思?你这公孙小儿啥意识?”

这都是命啊!

这一刻的公孙瓒他认命了。

若是公孙家与十常侍有关联,那他公孙瓒怎么会在辽东任一个郡国长史呢?

这可是一方太守,两千石的官吏,可在面前这位柳观主说来,如此的云淡风轻,就像是随手赠送给他人的一般。

赵忠已经转过身准备离去,可一句话在喉咙中,却有些不吐不快的味道。

赵忠自报姓名后,派身后的侍卫松开了公孙瓒的枷锁,连带着宣读过陛下的诏书。

公孙瓒正想发问,问下…这位柳观主为何救自己?

哪曾想,不等他张口。

这是…

还有不少道徒,甚至有些配着刀,似乎是负责此间的秩序…

看着公孙瓒一脸木讷的表情,赵忠也不深究,浅笑一声,“装,还跟咱家装呢!”

赵忠刚走,那边厢,公孙瓒出了牢狱…当即就有一人迎面等在这边。

啥情况啊!

果然…

呼…

“你的事迹我听说了,十几骑追着百余胡骑,是条汉子,再加上羽弟如此看重你,从今往后,咱们就是兄弟了!”

赵忠却是“吧唧”了下嘴巴,“得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走了,你也该出去了,该去哪去哪,可别跑丢了!”

之所以汉人面对胡人的劫掠无能为力,说到底不是汉人的骑兵不行,而是汉人的骑射不行!

汉人的骑兵不擅长骑射,故而可以被胡人反复拉扯…

“自是幽州啊!”柳羽不假思索的回道。“陛下有令让那边的刘玄德、魏文长回京,皇甫嵩将军统领的汉庭北军也会很快撤离,可幽州缺不了一方将军,我思前想后,公孙大哥是辽西人对乌桓比较熟悉,又擅长统军、作战骁勇,让公孙大哥接替倒是最合适!”

言及此处,赵忠大踏步的往牢狱外走…

公孙瓒松了口气,能活下来,已经算是幸运了。

这冷不丁的一拳,公孙瓒有些意外…

啥情况…

这边厢…

柳羽当先一步。“想必阁下就是公孙大哥吧,今日…玉林观有一处墙塌陷了,我这里有些忙碌…怕是没办法招待公孙大哥了。”

待得安顿好…

公孙瓒终于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玉林柳郎。

令其去洛阳玉林观效力!

闲来无事,公孙瓒拆开了油纸,徐徐扫过这薄子上的内容。

只是…

“呵呵…”

一方太守…

公孙瓒当即问道:“不知道,柳观主要我动身往何处?”

赵国眼看着被别国兼并。

柳观主方才说,这是他将自己对边防的看法与理解记录下来的薄子。

赵忠不忘回头多瞟了这公孙瓒一眼…

许多在辽西的商贾总是提及,说京都洛阳出了位了不起的道人…便是什么“玉林柳郎”,而他的传说神乎其神、玄乎其玄。

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赫然,第一页记载的便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说到底就是改变华夏兵马那宽衣博带长袖的服饰,改穿西北戎狄之衣短袖窄的服装。

且不说师傅卢植、刘宽与十常侍乃是死对头!

这话脱口…

这…

公孙瓒想起了什么,连忙拱手拜谢,“多谢赵常侍打点,饶得我公孙瓒一命,我公孙瓒家虽不富裕,但自当送上一份厚礼,以谢赵常侍大恩!”

如此便方便于骑射…

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接,北边与匈奴为邻,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公孙伯圭呀,你岳父其实来找过咱家,也送来了不少钱,可咱家一个子儿都没要,呵呵…再说了,你既搭上了那玉林柳郎的门路,还有必要求咱家么?”

他招呼手下先离去后,刻意走在最后,就是为了说一句。

边防之外的人的确无从谈及边防…

“正是!”公孙瓒预备行礼。

这不对呀,骑射的前提不是“射”而是“骑”,能在马背上射稳,射准…这本就是一件极其困难之事!

何况,还是面对自幼在马背上长大的乌桓人!

胡服骑射的理想是好,但现实…还是有些骨干。

走过几处阁院…

“玉林观,在下记下了。”公孙瓒轻吟。

他发现,眼前这个叫做曹操的十分的自来熟。

喊话的是一名小黄门…

带着这样的疑问,公孙瓒继续往下看。

可恰恰是下面这一段…

阐述的,便是如何解决汉人不擅长“骑术”这个“老大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