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国力与战力,胡汉战争的本质(2/2)
谁能想到,大汉对胡人屡战屡败的根源…原来仅仅是围绕着一个“马”!
柳羽的话还在继续“秦国之所以能横扫六国,靠的就是秦弩的威力,靠的是秦军铁骑冲锋陷阵;”
“能!”
练成骑射这项本领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这便是陛下征调郡国马的原因嘛!”曹操反问。
——曹仁、太史慈、徐晃、赵云、甘宁、黄忠、吕布。
曹操是一个学习能力极强的人,皇甫嵩的战术、战法…他是真正学到了精髓!
古代的战争,国力或许是一方面的影响,但更多的却是“国力”与“战力”之间还存在着一个转化效率。
柳羽的回答却无比坚定。“因为,刘备还在涿郡!”
白登之围…被围困七天七夜,差点儿回不来,自此汉朝只能修长城消极抵抗。
屋内传出夏侯渊的话。
近距离,一旦遭受骑兵侵袭,往往自乱阵形,破绽百出。
“机动力?”曹操反问…
不过…说起来也奇怪…
“妙才大哥说笑了。”柳羽笑了,“幽州方才经历瘟疫,物质早已短缺…城外的百姓们要么入城乞讨,要么早都逃窜了,乌桓人怕是连一根鼻毛都未必能找到!”
用自己的总体去消灭对方的局部…如此这般,分成几次,也就可以消灭对方了。
“是马…”
曹操、夏侯惇、夏侯渊一怔…被柳羽这么引导,他们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答案。
他征调郡国马,还真没想到这么一节。
“到了汉武帝时期,武皇帝意识到农耕民族的缺陷,开始发展骑兵,汉武帝练军,不先养人,而先养马,当时汉地马匹稀缺,汉武帝命令民间多养母马,又向西域求良马育种,尤其以乌孙马和大宛马最为著名。”
要知道…
当柳羽提及这个问题时。
“未必…”柳羽补充道:“方才我也讲过了…战局往往是瞬息万变的,如今的大汉不具备进攻乌桓的条件,可同样的乌桓也不具备进攻大汉的条件…因为…”
这让他对战争有了一个懵懂的概念!
汉初时,刘邦以四十万步兵对抗匈奴十万骑兵,大败。
因为荀彧算是半个玉林观人的缘故…
倒是门外的刘宏倒吸一口凉气。
恰恰,骑射是胡人的强项,无论是乌桓,还是鲜卑,亦或者是南匈奴,都是此间高手!
再加上,依着他的性子,若非成名之后的皇甫嵩…还真未必有人能镇得住他!
反观汉军,大多以步兵为主,对抗骑兵必须组成方阵。
似乎,在这汉末…混乱的天下,纷乱的时局,最欣赏曹操的人是刘备,最欣赏刘备的人是曹操…
其实这才只是打…
金兀术感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而岳飞的关键也在马匹!
这…
至于如今…
“如此说来…”曹操吧唧着嘴巴略微思索了片刻,“那涿郡也没有多少粮食,且兵临城下无从补给…涿郡能…能扛得住么?”
曹操沉默了,他突然发现,与柳弟相比,他太单纯了,太天真了。
“再加上听闻乌桓是因为牲畜瘟疫才冒然南下劫掠,便是为此,我敢笃定,一个月…乌桓的粮食坚持不了一个月!”
吃得好,但打不赢,那倒是有几分如今大汉边陲将门…出工不出力的味道。
这…
重点是羽儿的论断…让他惊诧,让他信服!
这很诡异…
柳羽继续解析:“两军对垒,无论是如何排兵布阵,目的往往都是一个,就是分散敌军,让我军的整体去击穿敌军的局部!而要达成这个目的,就要使得敌人露出破绽,不断的运动…”
岳飞在击败金傀儡伪齐军后,从伪齐马场中获得一万多匹战马,组建了一支以骑兵为主的“背嵬军”,从此扭转局势。
他能看出来,单单“马”这一项就足够曹操消化的了。
…步兵行动缓慢,要顾及全体,中远距离被当成靶子…
他的进门并没有道童的通传,荀彧本想叩门,天子刘宏却伸手示意…
讲到“国力”与“战力”之间的转换关系,讲到“打”与“吃”时,荀彧领着天子刘宏来到了此间…
柳羽将此间细节娓娓讲述给曹操。
“甚至,为了获得配种的良马,武帝不惜下嫁公主,求得了乌孙国的良马数万头,后来听说大宛国的马更好,遣使求不得,竟派大军两次攻打,抢夺良马,乃至于修建豪华的宫殿,让马儿吃好、睡好…待遇比人都高!匈奴浑邪王王子金日磾投降后为汉武帝养马,官位堪比宰相!”
偏偏,这个名字被少年曹操吟出,在柳羽看来多少有些古怪。
其实…柳羽还有许多例子。
此刻…
此刻的玉林观内。
柳羽没有去细着讲这些…
柳羽故意卖了个关子…
只要这些反贼没有战马,一群步兵…一群农人,不足为虑!
如果说曹操对战争的启蒙是来自于太学中的师傅段颎的教授!
曹操在皇甫嵩麾下的历练。
“所以…柳弟不让我去幽州,便是因为…这马?”曹操凝眉问道:“如此…说来,那柳弟组建的这支驰援幽州的援军岂不是…必败无疑!”
对于持续了四百年的胡汉边患,更大隐患在于“后勤”与“补给”上!
如今,他们俩倒是可以推心置腹的“青梅煮酒”一番。
“瞒兄,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家乡便是涿郡涿县…”
“或许,等他坚守住一个月后…归来之时,愚弟可以介绍你们认识…那时候必定是秋高气爽,正是喝青梅酒的好季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