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国力与战力,胡汉战争的本质(1/2)
纵观历史。
往往汉民族在与游民民族的对抗中,汉民族总是选择被动防守,反倒是游牧民族主动进攻。
这是为何?
如果按照后世“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似乎…又不尽然。
比如,匈奴的人口、财富都少得可怜,加起来…甚至比不上大汉的一个大郡,但却频频南下,欺负了汉朝半个世纪!
就连夹缝求存的乌桓,也能逼得大汉采取“赎买政策”…每年赐与大量的钱帛。
五胡乱华时更夸张…
五胡入侵晋朝…这些异族的财富加起来,怕是都不够西晋的“石崇、王恺”两位富豪塞牙缝的,却能把晋王朝赶到了长江以南去。
宋朝最富裕,经济发达,要什么有什么。
而契丹人、女真人却打得大宋满地找牙!
究其原因…
“刘备?”曹操吟出了这个名字…“他是何人?”
讲到这儿,柳羽望向曹操。
曹操则直接脱口。“在同等时间内,谁消灭对方的数量更多,谁就为胜!”
这便是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大优势。
“瞒兄说的不错。”柳羽颔首道:“可事实上,战场上瞬息万变,捉摸不定,我们在动,敌人也在动…要使敌军分散为几部分,逐个击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要知道,卢植还是马融的学生,袁隗是马融的女婿。
到了南宋,唯一能打胜仗的只有“岳家军”了…
有此可见,昔日的伏波将军马援家门何等的彰显,可事实上,这位内战无敌的将军,在对乌桓几次的征战中,无一不是大败而归!
是灵活、多变、迅捷…
别看三国人才辈出,后世网上议论,动不动就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事实上在三国志的记载中,抛开公孙瓒与白马义从…
夏侯惇脱口道:“运动战靠的是马,而骑兵的不断移动可以逼得敌人露出破绽…进而逐个击破!”
“反观如今的乌桓,从辽东一地南下幽州…路途遥远,他们的粮食补给也是一大难题,便是为此,他们才会孤注一掷的进攻涿郡,试图…以战养战,可这样就有一个巨大的弱点!那便是只要涿郡顶住,乌桓兵马的粮食就会告急…”
这个词,他是第一次听到,很新鲜,不过结合上下句…他大概能理解,这所谓“机动力”的含义!
可事实上,这个年龄的曹操、夏侯惇、夏侯渊…还是很稚嫩的。
比如王安石变法时提出的“保马法”,在民间驯养马匹,由政府收购…也正是因为这点,宋神宗年间打贏了西夏国,是北宋最辉煌的战绩之一。可见宋人并非军事衰弱,一旦有马,就能打胜仗。但中原不适合养马,又因王安石失势,从此北宋再无骑兵优势。
“所以说,战场上…特别是平原战场上,拼的是谁的机动力更强!”
伏波将军马援是扶风马腾的先祖,也是当世大儒马融的祖辈…
“在平原地带,面对步兵,骑兵的优势太大了,一是冲击力大,而是方位调整迅速,出其不意;三是撤退也很快,甚至…还有第四点,那便是胡人擅长骑射!”
古代战争的本质。
千万不要小看骑射这一技能。
方才回到洛阳的柳羽正在为风尘仆仆赶来的曹操、夏侯惇、夏侯渊讲解…
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而自他的口中“补给”两个字脱口而出。
夏侯惇、夏侯渊更是一腔热血。
通俗点讲,其实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曹操的声音中满是质疑…
夏侯渊突然想到了什么。“那…他们可以劫掠幽州的各个村落,那里面必定有粮食啊!”
明明,乌桓比起王莽建立的“新”朝来,战力要弱的多。
在没有马镫与马鞍的汉代…
“瞒兄不是一直想要做‘征西将军’么?可你只知道冠军侯霍去病八百骑大破匈奴,却不知道,这八百骑的背后,这八百匹马是如何而来?没有这些乌孙马、大宛马?冠军侯能横扫匈奴,能恢复西域?能代天子在狼居胥山上祭天么?”
可事实上,真正让他升华与提高,还是源自于黄巾起义时期。
“那么我问你们,运动战靠的是什么?”
这…
简单点说,则是——“打”与“吃”!
打得好,吃不饱,只是暂时胜利,最后没被敌人打死也要被饿死;
因为他清楚,天子征调郡国马的核心目的是防止…黄河水患,各地瘟疫…天灾人祸下,那避无可避的造反中,能够占据主动!
二是他富有创新精神地发明了“砍马腿”的打法,这是历史上步兵破天荒头一次战胜骑兵的著名战法!
“胜?何为胜?”夏侯渊有点懵…他感觉自己知道,但偏偏讲不出来。
有过骑射记载的唯独七人。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良将可求,良马不可求。胡人心如明镜,战争输了不可怕,失去了马匹的控制权才可怕至极!”
反观,胡人的骑兵来无影、去无踪,以极快的速度砍杀那些落单的步兵,一口一口吃掉,而当步兵好不容易整理好队形时,骑兵又消失得无影无踪,像捉迷藏似的。
“这只是一个原因。”柳羽没有去细论这个话题…
此时的柳羽眼珠子眨动,继续问道:“妙才既提到这点,那我且问妙才,两军交锋,何为胜?”
曹操一进门,就嚷嚷着,也想去驰援边陲。
“补给?”曹操问道…“这便是柳弟说的后勤嘛?”
“没错…”柳羽颔首,“昔日汉武帝击败匈奴,耗费的是文帝,是高祖几代的财富,哪怕是如此,都让大汉的商业、农业几乎崩溃,这是因为征讨匈奴,运送粮食往塞外的成本极高!”
还是等等吧!
倒不是柳羽不乐意让曹操提前上战场,而是柳羽琢磨着…别曹操乱闯乱突,把自己的小命儿搭进去了。
他们甚至没有经历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血腥战场。
他驻足在门外,也想听听羽儿对战争的理解。
他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了!
其实就两点…前线与后勤。
“柳观主这话说的不对呀,打与吃还不简单,明明是国力强的一方,实力更强,后勤补给也更充分,可为何…大汉对胡人,却是胜少负多,乃至于武帝朝后,更是鲜有胜绩,就连光武帝时期的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也大败而归!”
当然,这不是重点…
“没错!”柳羽轻轻点头。“为何伏波将军马援内战无敌,可面对胡虏屡屡受挫,为何三年前夏育、田婴征讨鲜卑却落得大败而归,就是因为这个…中原汉地,不产马匹,以步兵为主;塞北沿线,盛产马匹,以骑兵为主。”
“汉武帝之所以能击败匈奴,靠的是引进西域战马;而匈奴之所以战败,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失去了阴山、河西两大养马地,无法再度发动战争,乃至哭嚎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这是太学时期,军事课的老师段颎教授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