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1/2)
第141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在幽州涿郡千里之外的南阳宛城。
县署之外,治疗伤寒的百姓依旧是车水马龙,排成了长队…
不过,因为医者医术的进步,几乎…所有的伤寒症患者均能药到病除,迎刃而解。
短短的一个月内,张仲景培养出了何止上百名医者。
《金匮要略》与《伤寒症》更是被奉为医学经典。
当有弟子询问道,这两本书是从何而来时,张仲景的回答很中肯,是柳郡守交给他的…至于柳郡守从哪获得,他就不得而知了。
渐渐,张仲景的话传遍大街小巷。
所有被治愈的百姓们…每日会默契的向南跪地磕头,只为了拜谢恩人。
今日,县署中的张仲景面色有些严肃。
他行至柳羽的面前,语气略显低沉,微微作揖道…
凡是身患瘟疫者均被收入了集中营。
柳羽迟疑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不过…
新野城,这座在大汉以‘盛产皇后’著称的县城之内…
柳羽都没想到,这位邓家族长竟是主动出击,而且…打蛇打七寸,这番话说的…让柳羽都无法反驳。
张仲景一捋胡须,语气郑重。“是否辜负为师的栽培不打紧,可你们千万不可辜负了柳观主费尽心力默识出的这《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不过…这一次的祭品是麦和鱼。
“南阳的瘟疫已经在可控制的范围,现如今…幽州涿郡才是柳观主最担心的地方。”
却也是扬名的机会!
房舍中,到处都是怨声载道,这已不再是寻常百姓生出不满,就连本地的县尉、县丞、县吏、衙役…也开始对那位瞎指挥的“臭阉人”心里跳脚起来。
护卫着马车的徐晃朝身旁的关羽问道:“长生,你可知道,为何今日路边上没有大火、火把、就连烧炭制炼的行当也都要歇业一天!”
此行幽州,是挑战…
“唉…”
“老夫‘邓某’拜见柳郡守!”
官府不得以,开始放粮,可…放粮的数量极其稀少,莫说是填饱肚子,就是一家五口分发的粮食,都不够一个人果腹的。
“师傅在上,弟子绝不辜负师傅的栽培!”
终于。
在汉末,每隔一年总是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瘟疫,中原地区就是南阳一代,北境就是幽州涿郡一代。
筹集九万万钱,他可不得从南阳…那些云台将的家门去筹措么?
必须!众筹!
也是…当今天下,谁有这位玉林柳郎富庶呢?
…
柳羽就“呵呵”了。
大片的百姓吃干了家中最后一份粮食,光了最后一笔钱…
这一句话,将柳羽的思绪收了回来。
“没有紧闭城门,城外也没有流窜的百姓,难道…这邓家认输了不成?”
柳羽总算是发现了症结所在。
“那邓族长打算怎么办?”柳羽眯着眼问道。
像是要灌输给眼前这些弟子一些信心。
呵…
一路走来,看到这些身患伤寒的尸体被埋入土中、地下…
甚至,他邓家根本拿不出这么多。
他们自然不懂,何为北半球,何为太阳的直射点,可…气温下降,重要找一个缘由,那便是阴气!
同样的,夏至前后…
这副模样,像是怂了。
好的一点…
能救治一郡之地的瘟疫,这足够他们的名字流芳百世。
每两年…南阳与幽州就会爆发一次瘟疫…
柳羽索性不绕弯子了。
“我想,柳郡守也看到了,老夫这新野城从来就没有紧闭城门,瘟疫之下的百姓均可自由进出。”
“十日后如何?”邓某提议道。
饥寒交迫中,无数人蜷缩着身子躲在家中,每日…都有人因为饥饿而死!
柳羽细细解释了起来,“一般来说,夏至节这一天是一年温度的转折点,气温会持续的开始走下坡路,这便是《淮南子》中提到的阴气,农人们口口相传,便是夏至日后…阴气渐渐的要升起来了,故而,这一天不能烧大火、举火把、就连烧炭制炼的工作也要停止。”
夏至的这一天,各家各户要像二月份社日那样,去祭祀神明。
要知道,边陲的百姓可不比关东,他们多数…没那么恭顺,闹起来…可不是玩的!
先说何为土葬?
一干弟子拱手拜辞…
如果全胜,那就是九万万钱,当然…邓某丝毫也不怀疑,这位“玉林柳郎”的财力,他…就是三场全败,也给得起!
“好,一言为定!何时擂台?”
高风险必定伴随着巨大的收益…
“备…备马车…”
啊…啊…
“你方一登门,我邓家便开仓放粮,我邓家的面子还要不要了?以后在云台将中说话…谁还听?”
事实上…
这些,是张仲景最开始时的弟子,他们学《伤寒症》与《金匮要略》的时间更长,如今…每一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角色。
古人讲究的是“入土为安”,土葬也符合百姓们慎终追远的伦理情感。
恰恰这个观念下,想要改变“土葬”,永远的消除瘟疫的隐患,何其艰难。
许多官员都去拜访他,自是少不得金银珠宝,谁不想与这位皇帝身前的近侍,十常侍之首的张常侍攀上关系呢?
但…
所以,要一劳永逸的解决瘟疫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改变“土葬”的方法,恰恰…这个才是最难的。
…
为何总是这两个地方爆发么?
一干弟子抱拳。“必不负柳观主默识!”
“邓族长是长辈,晚辈登门也是本着商量的态度。”
“只要这里瘟疫爆发的地方还存在着土葬,怕是这瘟疫就会生生不息,源源不绝…”
而他的府邸…区别于之前那些豪门富户,显得有些古朴…或者说是破旧。
原本都躺下了的张让,骤然…睁开了眼瞳,一个鲤鱼打挺,豁然撑起身子。
二月份的社日,是向神明祈祷丰收,五月份的夏至,则相当于用丰收的成果去回报神明。
呵呵…
道义这东西,虚无缥缈的很,就没有律法界定,只能谴责…却说不出人家的错来。
他眼眸抬起,笑的格外开怀,“一场一万万钱多没意思啊,本郡守都提不起一丝精神来,一场三万万钱如何?”
“哈哈哈…”徐晃得意的笑出声来。
“你…”
也有许多人开始咒骂刘备!
不知是谁传出去的风声,几乎整个涿郡都知道,是刘备献出的这什么“封城”的决定。
就在这时,柳羽的声音从马车内传出。“是阴气上升的缘故吧?”
邓某生怕柳羽不答应,“柳郡守不会连这擂台都不敢接吧?昔日,柳郡守可是用三个文弱书生打败了南匈奴的王子,声名远播,难道…是谣言,是不舞之鹤?”
哪曾想…
官道上,一行马队向新野城方向行进。
再度感慨一声,柳羽眼眸凝起。
只是…
对于那些没有染上瘟疫的百姓,饥肠辘辘才是他们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他们已经要疯了…这涿郡随时都有哗变的风险。
将尸体埋入泥土中,让其自行降解,这是中华民族流行千百年的入葬方式。
幽州,涿郡。
“一场一万万钱作为赌注?如何?”邓某提议道…
当然,他来此…倒是发了一笔横财。
就算是他贵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出过许多皇后,可这…一场三万万钱,依旧不是个小数目。
汉代的百姓认为,这也是夏至过后,阴气上升,然后阴气进入人的身体造成的,所以,要尽量少吃油腻或者重口味的东西。
柳羽在邓某的引领下进入了正堂。
“那到底什么缘故?”文聘俨然也不知道,好奇的问道。
不愧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某一开口就表现出了骨子里的广博。“柳郡守为何而来,老夫清楚。”
“呵呵…柳观主何必动怒呢?”邓某笑了,“我邓家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出过几任皇后,缺这些粮?这份药材么?”
那么,问题来了,邓家哪有这么多钱?
第一次,柳羽感觉他被压制住了,这邓家族长好强的压迫感哪。
特别是汉族,汉族崇尚黄色,历代帝王以“黄”作为显贵之色,黄色实为土色,在阴阳五行中,“土”居于中位,是最稳定、最可靠的基础。
这下,邓某自己都惊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