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瘟疫之下,先救涿郡?还是南阳(2/2)

徐晃一个劲儿的摇头。

上任之下,就算他有命,能在这“九死一生”之地活下来。

“汉有汉有六七之厄,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袁逢继续开口。“这条武帝时的谶纬之言,部分已经实现了,‘东西两汉’便是‘法应再受命’,‘宗室子孙谁当应此者’便是光武中兴。”

哪怕是这样…

压力好大呀!

这是阳谋!

只是…

俨然,陛下这话,可不是请得动请不动的问题,是…面子的问题。

单单这五次大疫,死亡的人数就不亚于建安年间的两千万之多。

南阳的局势比之涿郡更可怕,如果说涿郡如今的瘟疫还停留在一个县城,那么…南阳就是一个郡!

皇宫,千秋万岁殿。

这边,荀彧方才退出千秋万岁殿。

先救南阳…这个抉择无可厚非。

那么…那一箱箱金银送到了谁家呢?

在他看来,皇室公主多少说话是有些分量的。

呃…

这玉林观主柳羽进入朝堂,既然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那索性,就推波助澜…给他个高位让他去南阳或者涿郡督导抗击瘟疫之事。

袁逢的话声音不大,却振聋发聩。

张玉兰更是看出了夫君的愁容,为他更换掉一盏已经凉了的水。

他是百姓心中的光啊!

他好意思拒绝么?

还有…窃天坞一千多人均系中毒而死,中毒的时间与关长生逃离出狱的时间也对不上。

看到孩子们那充满关切的目光,袁逢的心头倒是多出了几许慰藉,他招呼三个儿子。“你们都过来。”

而这五次大疫中,又是光和二年,也就是今年的规模最大,死的人最多,不过七月蔓延整个汉帝国,死亡人数超过五百万!

而一切瘟疫蔓延的源头,便是在“南阳”与“涿郡”,在这个时局下,瘟疫最难的地方,就在于,内治不了,外…根本防不住扩散!

果然…

玉林观内的一处正堂之上,天已经黑了,柳羽听着堂中刘备的同乡,来自涿郡涿县的简雍讲述那里的凄惨情形。

单单这两条,已经能把案子罗列出个大概。

咳咳…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这‘天狗食日’是羽儿卜算出来的,如果这都能算?那是不是意味着,羽儿那道术中的阴阳、方术,也能推算出何时风调雨顺?

乃至于何时出现灾异?提前防范?

在袁逢看来…

“汉有六七之厄”、“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当涂高也”…这谶纬之言,真的是指代的他们老袁家么?

整个大汉有冤屈的人多了去了。

这才是天子刘宏最在意,也最好奇的地方。

呼…

言及此处…

似乎,随着简雍与张仲景的声音落下,所有人都默契的选择了沉默,所有目光均望向主位上的柳羽。

“仲景先生快快请起…”柳羽连忙扶起张仲景,正准备交代他一番。

再之后,就是蔓延整个北境…乃至于整个汉帝国。

众人屏退,此间大殿,唯独蹇硕、荀彧与天子刘宏三人。

反观柳羽,他长长的呼出口气。

袁绍语气凝重。“父亲大人,必须要走这一步么?”

刘备连忙捂住了他的嘴巴,解释道:“柳弟,翼德他就是这个性子,没有恶意的。”

天子刘宏亲自将荀彧引到此殿…

而最让他喜闻乐见的是,羽儿布下的这个局,这个请君入瓮的局,天衣无缝,就连他刘宏都差点被骗了,甚至差点派人破坏了羽儿原本的计划!

没有一个官员愿意…或者敢去“南阳”或者“涿郡”赴任,更没有敢接受抗击瘟疫之事。

且已经出现大范围的死亡!

要知道,南阳郡内共计三十七个县,人口二百四十万。

“啪嗒”一声,张仲景就跪了。“柳观主只要能救南阳父老,莫说是一个不情之请,但凡有所趋驰,我张机粉身碎骨、万死不辞!”

瘟疫肆虐,粮价暴涨,药材短缺…

刘宏的眼眸眯着,他想的,他关心的完全跟“处置”这两个字不搭边。

河东解良县之行,他这督邮任务完成的很好,让刘宏很是欣慰,还解决掉一个让刘宏苦恼不已,“尾大不掉”的难题,这才是点睛之笔。

说着话,蹇硕就转过身,打算去安排。

刘宏打算对荀彧委以重任。

甚至,会让天子与百官的关系急转直下,陷入僵局。

“柳观主,这不对呀,怎生那南阳的老百姓是人,我们涿郡的老百姓就不是人了么?你这是偏心,偏心哪!”

刘宏眯着眼,饶有兴致的听荀彧把整个案子罗列完毕,越听是越有滋味儿。

可…在无数百姓的翘首期待中,一旦他没能压住瘟疫,没能阻止住瘟疫的蔓延,到时候…站得越高,摔得越惨的就是他柳羽了!

那时候,他还有有何脸面去进入朝堂?

这些地方在他们看来,九死一生!

甚至南阳所在的豫州,涿郡所在的幽州,也鲜有人敢去赴任,因为谁都知道,瘟疫是防范不住的,早晚会蔓延到那边。

父亲大人会不会是理解错了呢?

袁隗眼眸眯起…

但袁绍的一句话直接将袁术的思绪从九霄云外收回。

时间对不上。

与袁隗再三商量过细节之后,袁逢的心情好了许多,昂首走出祠堂,不忘叫下人安排马车,俨然要出府。

只是…

“至于这‘六七之厄’是汉朝将持续四百二十年,‘六七四十二代汉者’则是五个数字相加,汉代将在二十九任皇帝之后走向灭亡!”

整个朝廷对“瘟疫”完全没有办法。

桥玄、蔡邕也在…

随着袁绍、袁术、袁基的走近,袁逢的眼眸渐渐的凝起,语气也变得严肃了起来。

此刻…

——瘟疫。

这就意味深长了。

呼…

心头五味杂陈。

一定,一定是“震耳欲聋”。

只不过,他低估了天子,也高估了他娘…桓帝时期的公主,在当今刘宏这一朝,并没有什么分量。

处置?

莫名的一阵阵眼光传来…

袁术搬出自己那位公主的娘…

千呼万唤中,他无比坚决的吟出了四个字。

“现在的汉将近四百年,现在的汉帝是第二十七任,机会已经出现了…且近在眼前,咱们老袁家是‘舜帝’的后代,是‘土德’。覆灭大汉‘火德’的势必得是咱们‘舜帝’子孙的土德,‘代汉者,当涂高也’说的必是咱们袁家!”

“呼…”

袁姓是出自于陈姓,陈姓又是出自于妫姓,舜帝的后裔“妫满”建立陈国,历史可不就得连起来看嘛?

祠堂内的袁隗徐徐走出,他站在原地,听着袁逢将父亲临终时的话传给这三个侄儿…

哪曾想…

荀彧连忙拱手。“臣遵旨,这就去将关长生带来。”

蹇硕则是挺直了身板,在这位即将被罢免的司空面前,作为西园校尉军的统领,终于能趾高气昂一次了!

不等柳羽把话讲完。

只是…柳羽与关长生已经走出了大堂。

讲到这儿,袁逢拍了拍袁绍的肩膀。“为父只能替老袁家,替你们做到这一步了,路还很长,你们兄弟一定要勠力同心,为父在汝南…再不希望听到世人称呼我汝南袁氏为五世三公,为父要听到汝南袁氏出了一位——‘陈袁王’!”

张飞想追,可徐晃与刘备拦在了他的面前。

轻咳一声,刘宏吩咐道:“朕想见见这个关长生。”

接下来的才是重点,荀彧在秦府发现账目,在颜府也发现账目,且许多笔账目都流向了一个地方——汝南。

救?怎么救?

如果救,先救哪里?再救哪里?这些都至关重要。

张飞却还在嚷嚷。

整个正堂内坐着不少人,刘备、关羽、张飞、徐晃都在…

这次…

但…

而袁绍与袁基似乎也预感到父亲接下来的话…

柳羽抬眼望向关羽。“关大哥…”

蹇硕眼珠子转动,略微思考,当即道:“那臣这就去传旨给司马府君,让他将关长生带来。”

现在嘛,恰到好处,他刘宏再动司空袁逢,不会有一个人再有半句怨言。

门外有鬼卒禀报道:“大祭酒,河东督邮荀彧求见…说是要带走关长生。”

因为有农人亲眼看到关长生踏马往颜和、秦牛那边。

他不可能有时间,再转道射杀那位徐姓狱吏。

柳羽却是摆了摆手。“若是司马府君来带走关大哥,或许会有事,但既是文若来…想来不会有什么事儿。你们都放宽心。”

这…

相信…

的确,柳观主是个值得相信的人。

珠玉在前,他从未让人失望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