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瘟疫之下,先救涿郡?还是南阳(1/2)

第124章 瘟疫之下,先救涿郡?还是南阳

提到瘟疫。

在汉末,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伤寒症”,或者“寒热症”,这与正处在小冰河期,被小冰期的古怪气候肆虐的大汉息息相关。

按照《资治通鉴》、《后汉书》上的记载,东汉桓帝时大疫三次,灵帝时大疫五次,献帝建安年间疫病流行更甚,成千累万的人被病魔吞噬,以致造成了十室九空的空前劫难。

根据《晋书》和《三国志》记载,伤寒症在建安九年到二十四年时,长江以北的中原大地上就有两千万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曹植在《说疫气》中也写到“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就连世代医学传承的张仲景,他的家族原有两百多人,在十年内被伤寒夺取了近一半的生命,这才让他辞官隐居,潜心研究古籍,寻找治疗伤寒的药方。

人言三国时战乱频繁,死于战乱者不计其数,可当真拿“战乱死去的数量”与伤寒肆虐下“死去的百姓”相比,简直不足十一!

记载中,这些巨大的死亡数字均是出现在建安年间。

但古籍中,还有一句话,尤以东汉灵帝时五次疾病流行规模最大。

这五次分别是指建宁四年(171年)、熹平二年(173年)、光和二年(179年)、光和五年(182年)、中平二年(185年)。

轰…

天…哪会管这等事儿?

调动起这些百姓的情绪并不难。

当然。

恰恰是刘备这最后一句话…让张飞彻底安静了下来。

至于…

“陛下,这便是整个‘关长生案’的经过。”荀彧讲述完毕后,蹇硕连忙提醒道。“如何处置,司马府君不敢做主,还望陛下示下。”

这里的伤寒症一旦彻底失守、失范、失调,整个大汉的经济将顷刻间瓦解与崩塌,甚至整个中原都存在着瘟疫蔓延的巨大隐患。

他的出现,又是情理之中。

“父亲…”

张仲景是对家乡南阳的担忧…

这种敏感时节,是司马防去玉林观,还是荀彧去玉林观,效果天差地别,面子上更是天差地别。

“我跟你去!”不等柳羽开口,关羽就上前一步跟在柳羽的身侧,俨然…对他信任十足。

南阳无论是从位置,还是从地位上,远非幽州的一个郡可以比拟…

这边厢,袁术还在想入非非。

“那特娘的咱涿县就能有失了?”张飞还是不忿儿…

“袁逢?”听到这个名字,刘宏微微有些意外。

“仲景”二字是他的字,“机”则是他的名,当然,后世还会把他称为“张长沙”,因为他在长沙做过太守。

百姓苦不堪言…县衙中的官老爷早就逃离出涿县。

果然。

无数患了疫症的人四处流窜乞讨,很快…瘟疫就会从涿县蔓延到整个涿郡,哪至于整个幽州。

倒是张飞,他哪会想这么多?

忽的。

“哇哇…”张飞挣脱了刘备的手。“俺不管那些个,你救南阳总得说出个所以然吧?俺们涿郡也等着你去救啊!”

如果说洛阳是大汉政治的中心,颍川是大汉文化的中心,那么南阳…就是大汉经济的中心,类似于后世的魔都。

如果说,听过简雍的话只是让柳羽的心情沉重,那么…听过张仲景的话,则是让他下意识的感到焦虑。

这话刚刚脱口…

祠堂之外,袁基、袁绍、袁术三人都等在这边。

蹇硕能感受到,陛下是越来越在乎皇长子,在乎他的心情了。

“等等!”刘宏直接开口“让文若去玉林,司马防,他请得动么?”

——张仲景。

“既如此…那父亲辞官?我…我袁家…还有机会么?”

这话脱口,登时间大堂内所有的人都紧张了起来。

袁基的话还在继续:“老袁家在你们祖父那一代,是三世三公,到爹和你们叔父这一代是四世三公,可到你们呢?如果还是只以三公为终点,那充其量咱们袁家跟弘农杨家一样是五世三公,说到底,那不还是个‘公’么!”

刘备、简雍也能够理解…

当务之急,刘宏必须搞清楚,这“天狗食日”究竟是怎么出现的?

事情已经过去了半天,越想…刘宏越是觉得,羽儿说的那些…什么道家鼻祖请‘天’降临审判,什么“老天爷为关长生平冤昭雪”,这些都是哄哄没见识、没才学的百姓罢了。

“咳…”

还有荀彧!

依旧是那句老话,荀彧哪怕是早半日,晚半日觐见天子,抛出这些证据,效果都不够好。

所有人都像是没头苍蝇一样,乱闯乱窜。

顷刻间,袁术心头一阵荡漾,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他突然感觉,这袁府的门楣容不下他了,天高海阔,皇宫内的德阳殿才是他更广阔的天地。

这里的瘟疫局势,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爹,你这是?”袁基连忙问道。

刹那间,桥玄、蔡邕、张仲景的眼眸中闪出亮光。

他轻咳一声,也不去解释太多,无论怎么解释…张飞都不会满意,涿郡是他的家乡啊!

“仲景先生,有劳你准备好马车,明日午时过后,关大哥这边尘埃落定后,我便与你一起去趟南阳…”

刘备则是拍了拍张飞的肩膀,安慰道:“翼德,设身处地的去想,若然我是柳弟,也一定会先救南阳!南阳不容有失!”

老袁家要走的路,还很长。

不过…这一抹落寞只是一瞬即逝,既然…既然柳观主开口,那至少证明,他是有把握的,因为柳观主从来不会做没有把握的事儿。

这话脱口,蹇硕一怔。

但此间的气氛,却宛若那凉透了水,显得格外的寂然…

这些疑问无关于荀彧。

“何况,你们叔父不还在朝堂,不还是士人的领袖,不还是当朝太傅么?而为父此番辞官不假,但就是辞官也要将那最大的威胁,那道人柳羽给一并拉下来,为父能看出来他本事不浅,也知道你与他是旧识,可袁家大业面前,你们三人都不可有妇人之仁!”

袁逢的话犹如五雷轰鸣一般砸在了三个儿子的头上。

不可能是关长生还未出狱,就能把触手伸到窃天坞,且毒杀这么多人。

不光刘备捂住了他的嘴巴,就连关羽、徐晃也捂紧了他的嘴巴。

“爹,我去喊娘…让她去向陛下求情。”

“呵呵,袁司空倒是比朕还急,传!”

——皇帝原来就是我自己!

大恩在上,无论柳羽做什么,要先救哪,关羽与徐晃都会站在他的一边!

何况,南阳人口更多,瘟疫蔓延的速度更快,且会迅速蔓延到整个中原。

一个小黄门就快步小跑着上了台阶,站在殿门外,高声禀报道:“陛下,袁司空求见!”

这下,就连原本漫不经心的袁术,也抬起了头,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他发现,这个话题,他很感兴趣。

袁绍、袁术、袁基抬起头,除了袁术之外,其它二人的表情也变得郑重了起来。

与简雍陈述的内容相似,桥玄的故人之子,南阳张氏的族人张仲景也将瘟疫肆虐南阳的消息详细的阐述。

比起方才祠堂内的如丧考妣,如今的他…俨然心情大好,似乎…在袁逢看来,他与那个什么玉林观主的“极限一换一”稳赚不赔。

这…

可似乎…

邺城颜氏与汝南袁氏什么关系?颜和与司空袁逢什么关系?这点…根本不用查,可谓是人尽皆知。

“爹…”

唔…

“翼德,翼德,你听我说…”刘备再度提醒道。“有你、我在,柳弟是不可能放弃涿郡的,他不是这样的人,你相信我,也请相信他!”

“为父去向陛下辞官。”袁逢笑着回道。

刘备、简雍的眼睛里则有几许落寞闪过。

“爹…”

刘宏的心中还是有一些疑问。

也不妨碍南阳在东汉时成为天下第一大郡,更是被封为南都,尊为帝乡…

可以说…

随着一声长长的呼气,柳羽终于开口了。

辞官?

这个数字,现在看来似乎没什么,但在为数不多有关汉末、三国统计人口的资料中,三国后期的总人口也才七百六十七万,当然…那是在战乱频繁,伤寒肆虐之后的人口。

荀彧一一呈上证物、证词,尽管案子还没有完全清楚,但足以佐证,以“弩矢”射杀狱吏的并非关长生。

这个问题,袁隗无法回答,但莫名的,他的心情沉重了许多。

“吾儿,当初你们祖父临终前,特地把我与你们叔父喊到身边,嘱咐了我们一番话,今日…爹就把这番话再转告给你们。”

“不过,在此之前,我还有一个不情之请…你能否…”

随光武帝中兴汉室的云台二十八将中,就有十一人出自南阳。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啊!

先救南阳。

——“先救南阳!”

“不还是个会因为‘天狗食日’,就被罢免官衔的‘公’么?你们祖父通透啊,他早就看出,三公之位,终究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老袁家这日子到你们这一代是时候改变了!”

不过,得先等等。

“呵呵…”

“你别走啊…你倒是得说清楚,为何先去救南阳?我那些涿郡老乡也还在水深火热之中呢!”张飞的嚷嚷声良久不觉。

袁绍与袁基瞪大了眼睛,袁术则是眯着眼,经过一道清奇的脑回路,他在嘀咕着…这‘当涂高’不就是我袁术袁公路嘛?

父亲的话没毛病,代替汉的是老袁家,老袁家出的皇帝就是他袁术自己呀!

去面对支持他、信任他的百姓?

呵呵…

“呵呵…本初啊!”袁逢很欣慰的看向袁绍。“你也长大了,父亲也老了,离那六七之厄的命术还有三十多年,袁家的大业早晚要交到你们手上,能否把握住靠的是你们,不是为父!”

而桥玄与蔡邕则是担心,南阳因为在大汉特殊的经济地位,一旦瘟疫彻底爆发,那对整个汉帝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民心,亦或者是瘟疫的蔓延…都将是致命的打击与摧残!

刘宏笑着吩咐一声。

从简雍、刘备、张飞的眼光中,柳羽能看出来,他们对于那瘟疫肆虐下的家乡涿县,有多担忧?

更是多么期待柳羽能拍拍胸脯笃定的告诉他们三个字——“交给我”!

或者是——“没问题”!

从张仲景、桥玄、蔡邕的眼神中…柳羽也能看出来。

只不过…那都是十年以后的事儿。

哪怕是袁绍、袁基、袁术心头有所准备,可这两个字脱口,依旧是让他们眉头凝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