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细君公主出塞图,置之绝境而生(1/2)

第111章 细君公主出塞图,置之绝境而生

驿馆后院。

颜良正在分钱,每个来此公干的郡卒都是一小袋。

“弟兄们,都有,都有。”

“不用抢,每人都有,弟兄们好不容易远来,吃喝算我的,来…给你,接着。”

说着话,颜良再度将一袋袋钱币抛给一个个郡卒。

“颜公子大气。”

郡卒们笑吟吟的接过钱,不忘清点一番。

一千多钱,不是个小数目。

抵得上他们三个月的俸钱了。

当然,颜公子为何要发给他们钱?

直接绕过颜家,等他秦牛靠上袁家这条大船,帮不帮王允,那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儿么?

这话…无异于胜利者的宣言。

两人又寒暄了一番,王允就告辞去了。

荀彧抬抬手,止住他们再行礼,继而一指,指向这屋中三处桌案,那上面堆积着累累如山的竹简、绢帛。

荀彧的眼光毒辣,能从他的解释中,感觉出一丝隐藏在表现下的幸灾乐祸。

站在秦牛面前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四十岁出头,样子格外的精神。

“可怜天下父母心,子师你放心,孩子上太学的事儿,那是大事儿,我这人最喜欢帮助孩子们哪!”秦牛在王允的肩膀上拍了拍。

颜和解释道。

没错,围住秦府的人,正是方才荀彧派出的第三队!

呃…

“颜公子发这么多钱,好生大方啊!”

“唉…”

作为县长的儿子,傲气是有的,可话也说的漂亮。

随着夜的深入,天气由白日的燥热变得冷了几分,夜风凛冽。

颜和不慌不忙的解释道:“县衙中桨洗沐浴,都是出自缸中,况且,荀督邮要案件卷宗,所有人都去搬运,谁能补水?”

这也只能控制住大火的蔓延,很难短时间熄灭。

荀彧感慨道。

来解良县监察,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这从来都是个肥差。

“至于让颜县长引荐袁公,那我自当再备厚礼…若吾儿真的能入太学,那秦族长将是我太原王氏一生的恩人哪!”

此言一出。

库房中有一具烧焦的尸体,想必就是颜和口中,那不慎打翻铜炉,引起大火的衙役。

呼…

讲到这儿,这老郡卒压低了声音,示意大家伙儿不要声张。

秦牛一直想要直接与洛阳城的袁氏缔结联系,如果他能搭上这条船,那何必再有颜家这么个中间商赚差价呢?

他指着画道。

荀彧的眼眸一下子就凝了起来,烧毁了卷宗,许多案子就变成了无头苍蝇一样,冤假错案更是无从谈起;

俨然,颜和都提前想好了。

倒是他走后…

“告辞!”

言及此处…

的确…

“这画的确是出自‘刘褒’之手,世人赞誉‘刘褒’画艺逼真,所谓‘尝画《云汉图》,人见之觉热,又画《北风图》,人见之觉凉’,可谁又知晓,他绘制的这副《细君公主出塞图》才堪称绝美、凄静,是其毕生之大成之作,笔走龙蛇间,将细君公主赶赴胡地之时,对未来生活的迷惘与故土的留恋勾勒的淋漓尽致。”

至于,他提到的蜀郡太守刘褒,则是桓帝朝时,有名的大画家,曾画过《云汉图》和《北风图》,喜欢绘制这等边塞风光。

如果说方才,是胜利者的宣言,那么…现在,就是嘲讽,是赤果果的嘲讽。

这幅出自大家之手的《细君公主出塞图》,作为礼物,拜访袁家两位族长,就很合适嘛!

卷宗没了,冤假错案,也就无从查起了!

这是釜底抽薪哪!

“荀督邮,你说?怎么办哪…虽说,这是那衙役的失职,可…终究是人已经死了,人死不能复生,再去责怪,也于事无补,只是荀督邮这次的监察怕是…”

就在这时,王允叹出口气,“我拿出家传的这《细君公主出塞图》,还不是为了我那孺子?”

明日午时,就是关长生被问斩的时候。

荀彧又去点了盏烛火,目光喃喃的望向窗外,夜阑人静、万籁俱寂…似乎,这样的静谧,让他的心头也在遐想着什么。

“好狠的心,县衙都敢烧!”

“老孙,别生气…荀督邮不是说了么?”又一名老郡卒张口道:“这趟,咱们荀督邮就是来刨个底朝天的,荀督邮可说了,若是查到了账款,不论是谁的,一半上交给国库,其它的一半,府库留下五成,其余的五成都是让咱们弟兄们分,算是咱们弟兄们公干的奖励。”

秦牛原本是颜家奴仆,一朝变成地方豪门,为了摆脱奴气…自是乐于附庸风雅。

“哎呦,这是一幅上好的‘细君公主出塞’图啊,上面这诗也好‘山遥水远遗墨间,彼岸开意连连’,特别是这一笔勾画的细君公主,简直传神?这般神乎其神的画技,怕是得出自已故的蜀郡太守刘褒之手吧?”

颜和的脸色一冷,怎么会是…秦府?

那…这里?这卷宗?

荀彧原本要重审的卷宗…是…是…

“我听明白了…”

“子师啊,这事儿你不能慌,越慌越容易出乱子,当务之急…容我去向县长禀报一番。”

“大方个锤子!”一旁的老郡卒连忙张口。“你知道这解良县的水有多深?他颜家、秦家不知道赚多少了,就分给咱们这点儿,打发要饭的?”

这些年格外喜欢收集名贵字画。

“走水了!”

颜和凑到荀彧的面前,连连张口。

跟他这样的豪族差不多,这点让秦牛颇为嘚瑟。

颜良说着漂亮的场面话。

荀彧迅速的起身,推开门快步走了出去。

“哪里着火了?”

这《细君公主出塞图》自然不能奉还了。

荀彧心头喃喃。

颜和意味深长的回道:“还是《六韬》中的那句话,‘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机会使然,有些事推到身上了,该动手时,也须自己动手啊!”

“还是你们太原王氏厉害呀…”秦牛看着眼前的中年男人,“只是,子师远途而来,应该不是为了这个吧?”

技艺上还差着一截呢!

人就是这样,越缺什么,就越想得到什么。

“前途无量个屁!”

秦家老爷秦牛手捧着一幅“细君公主出塞图”,连连惊呼。

别看王允文质彬彬,说起脏话来,丝毫也不含糊。

他方才想到这里…

当他快接近时,颜和才骤然发觉,面色忍不住抽搐了一下,心头暗道:“这黑汉子,不会是那个家伙吧?”

这算是另外一种“掩人耳目”!

是啊…

就在这时,从窗外隐隐传来一阵呼喊声,荀彧微微皱了皱眉毛,侧耳去听,他是个谨慎的人,这虽是驿馆,却也是官署范围之内,如此深夜…这般大声喧哗可不怎么成体统。

不曾想,今日一看…似乎也没什么架子。

不等颜和彻底想通,荀彧转过头来,朝他浅浅一笑。“自打进入这县城起,荀某就从未小觑过颜县长,所以这调查卷宗不过是声东击西…”

当然,除了收集外,更多的,他需要类似这等“有内涵”的物件去上下打点。

说话间,王允就要收起这《细君公主出塞图》,不过他故意的慢了一些,像是给秦牛充分反应的时间。

“还有,库房炉火打翻,为何其内衙役没有第一时间盛水灭火?反而是逃走?”

“荀督邮让咱们该收钱收钱,咱们心里可得通透,该卖力时也得卖力,你们一个个的都放机灵点儿,遇到荀督邮这么个英明且慷慨的‘主子’,可不容易。”

夜幕垂降,荀彧头戴儒冠,坐在桌案上以手支额,紧紧蹙着眉头强忍困意。

“哈哈哈…”

都是送钱给汝南袁氏!

你颜家送得?我秦家就送不得?

“呵呵…”

果然…

他不时的用笔标记,看了眼快要干涸的墨池,挥动手掌,放下新的墨块。

说起来,这还是秦牛第一次见到王允,以往只知道太原王氏是山西的豪门望族,诗书传家。

整个官署已经乱成一团,所有的衙役跑来跑去,吵吵嚷嚷,到处都是呼喊声。

眼眸盯着图卷,秦牛冷笑出声,仿佛,他已经看到了未来…秦家的傲然崛起。

也不知道,是夸耀这画技,还是惊叹于自己的一番图谋。

秦牛回答的模棱两可。

临走前,颜良不忘抬头去望了眼驿馆的前堂。

荀彧沉默…

几个正开饭的郡卒,正围在一起讨论着这事儿。

“我已经派弟兄们把秦府给围起来了,一只苍蝇都飞不出去!”

他急忙清点手下郡吏,就往县衙救火。

“且慢!”

果然,秦牛一把握住了王允的胳膊。“子师啊,不是我信不过你,万一我这边跟颜县长说过了,你突然又变卦了,那我岂不是陷入两难嘛…所以…”

“噢…”王允一敲脑门。“是我的错,疏忽了…疏忽了,这样…权且这图就先存在秦府,我们以三日为期如何?我且等在县城中的有间客栈…静候佳音,静候佳音。”

——好狠的心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