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无极甄氏,女流之辈撑起的门庭(1/2)

第59章 无极甄氏,女流之辈撑起的门庭

冀州,无极县。

正月十五,这个时间比较特殊,一年伊始的农业活动尚未正式开始。

从正旦日往后一直到二月份,所有的农人都在等候老天爷能下一场透雨,就可以疏松土地,播种春小麦和豌豆。

年龄在十五岁左右的孩子,可以在这个时间进入大学学习五经。

而等到砚台中的水不再结冰的时候,八岁的孩子才可以进入小学学习。

之前就提到过,古代所说的“小学”与“大学”与后世不同,这里更多指代的是“学大”与“学小”之别。

按照《礼记》的描述。

六岁的孩子需要认识数字与东、南、西、北;

七岁则要学习男女之间的区别;

八岁要通晓最基本的礼仪;

九岁要熟知年、月、日;

十岁女子留家,男子则要去寄宿类的私塾学“语文”与“数学”;

十三岁接触器乐、诗歌、舞蹈,可以理解为正式开启古代的“小学”课程。

甄逸再摇头。“还是没有!”

张夫人进了屋子,脱去了蓑衣,将湿漉漉的手擦了擦,俯身去翻那信笺,当粗略的扫过信笺上的内容。

其实。

可谁曾想…

长长的一声呼气。

张夫人感慨:“自打结识那位柳观主后,夫君很少有这般愁容。”

而鲜有人知的是,这位张夫人亦是为商贾奇才,借着夫家甄逸乃是“太保”甄邯的后代,祖上亦与圣人之后有姻亲,整个冀州,他们建立起了一条特殊的关系网。

心头亦是五味杂陈。

甄逸将信笺取来,展开放在两人中间。“这一次,我也有些看不懂柳观主了,如果说,之前囤积近两千匹良马是‘囤积居奇’,是他预判到了马价将会上涨,可现在…马价已经处于光武朝之后的最高位,理应抛售…这样我们与柳观主都可以大肆赚上一笔!”

——看懂,看不懂又有何妨?

这些年,只要按照刘小观主的吩咐,他们甄家不都是在蒸蒸日上么?有必要去执迷于“看懂与否”么?

张夫人的话还没有结束。“那么…昔日咱们甄家受制于‘士、农、工、商’地位的掣肘,处处受制于人,柳小观主提出费钱财,上下打点!”

甄逸与张夫人见状,慷慨解囊,拿出甄家祖传家产资助!

而之所以这么做…

整个事件,甄逸与张夫人都像是活在梦里!

诚如张夫人所言…

那时候的柳羽在囤积一批胡器,因为玉林观的钱不够,就四处变卖观中的‘房舍’、“田亩”置换钱粮。

而双方关系得以升华则是因为一桩“奇怪”的生意!

当然…

两千匹良马不卖,又要继续收马,又要开始囤驴,金钱上的压力何其大呢?

“于是,夫君先后打点于当权宦官,打点于冀州豪门,打点于朝廷高官,最终…纵使夫君从未被举过‘孝廉’,也没有得过任何名士‘点评’,可不依旧做到了这‘上蔡令’的高官!”

他就干嘛!

可偏偏这位小观主柳羽的嘴就像是开光了一般,这一番话之后,三年里张夫人生了三个,其中还有一对龙凤胎!

“这样也能防止马价波动,也省去圈养马匹的成本,可为何还要继续囤积?甚至要不惜高于市场十万钱的价格去大肆购入?这有违常理啊!”

呼…

窗外雨声潺潺,张夫人正在教授长女甄姜一些商业常识!

“唉…”

驴价倒是不贵,一匹良马昔日收购的价钱是两万钱,可一匹驴最好品相的也才三千钱。

圈养驴,不比圈养马轻松多少。

如今…

张夫人骤然想到了什么,微微摇头。

这下,可高兴坏了甄家,为了感激…听说柳羽要变卖玉林观囤积胡器,甄逸果断拿出家中祖产资助柳羽,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让他不用再变卖玉林观!

一句感慨落下…他夺门而出,一边披上蓑衣,带上斗笠,一边快步穿行于这潺潺细雨中。

“可为何柳小观主能预测到这些,敢这么说?夫君那时候…看懂了么?”

甄家素来重视诗书传承,其母亲张氏亦是鼎鼎大名的才女。

虽看不懂柳小观主这信笺,但…他知道该怎么做!

柳小观主要他干嘛…

张夫人才疑窦满满,到底是谁的来信,能让夫君露出这久违的愁容?

“是柳观主的信。”

可…

当即…甄逸豁然起身。

很多事情,无需看懂,只要跟对了人,“不懂”反而是一件福气!

当然…

本打算张口讨论一番。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