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十糠一谷,召龙引凤(1/2)

第51章 十糠一谷,召龙引凤

翌日,积雪正在被清理,德阳殿的早朝依旧如故。

满朝公卿跪坐着参拜天子。

——“拜见陛下,陛下千秋无期!”

似乎,龙椅上的刘宏精神大好,面色红色,宛若是经历了什么喜事一般。

他点点头,对公卿道:“开始吧!”

当即…

太傅袁隗张口道:“陛下,按照尚书台草拟,陛下发布的诏书,‘騄骥厩丞’的官衔已经设立,从今往后各郡、国官养的良马将由朝廷统一征调!”

这是贯穿今年朝会的一桩大事。

按照大汉的官制,皇帝的“舆马”和“马政”该由九卿之一的太仆掌管,不过…刘宏别出心裁的提出设立了“騄骥厩丞”这一官职,目的是要将各郡国的良马都收入朝廷。

当然…

其中也不乏士大夫想要劝谏。

若用糠,会不会激怒灾民,引起更大的民灾!

可看到天子刘宏那果决、坚毅的眼神,袁隗与袁逢彼此互视,旋即连忙朝身后的一干士大夫使着眼色。

“唉…”

“桥子来我这书斋一个时辰了,总不是真的要钻研书法吧?”

“很好!”

桥玄却还在空中运笔。

这…

“臣遵旨!”

刘宏点了点头,他站起身来,朗声道:“许多官员不懂,为何朝廷要将各郡国的良马收缴!断了他们各郡国贩马的买卖!”

蔡邕眼珠子一定。“荀氏‘八龙’,‘三若’中的荀彧荀文‘若’?他不是那个与宦官唐衡定下娃娃亲的荀家公子么?”

满朝公卿彼此互视,眼眸中惊愕不已!

“陛下是否去玉林观,我不知晓,可有门生带给我一条秘闻,陛下近来派西园军着重调查了一个人。”

蔡邕正蹲在地上,挽着袖子亲自擦拭着石碑表面。

“哈哈…”

可他没有把话讲完…

左边坐着一老叟,胡子一大把,却看起来精神抖擞,除了桥玄还能有谁?

袁隗摆了摆手,感叹一声。“看来,陛下背后有高人指点!”

“玉林观!”桥玄脱口。

“不过,我可听说,今日朝堂商讨赈灾一事时,陛下竟下达了‘十糠一谷’的政令!从此黄河水患之地,不再发以赈灾款,改发为大量的‘糠’!依蔡子见?陛下此举…开历史之先河,是不是与你创飞白书的故事意趣相同?”

——十糠一谷!

这是要筛选真正的灾民哪!

可…

刘宏的语气冷冽,整个德阳殿的气氛也陡然变冷!

就在满朝公卿彼此互视,心照不宣之时。

此言一出,曹嵩当即踏出一步…

一干公卿忙围住袁隗、袁逢。

蔡邕的书法体现出一种真正书法家的广博,墙上悬着大幅名家手迹,书架上堆满了竹简,地上放着一块残破的石碑。

而两次叛乱有着相同的特点,那便是这些暴乱均是出现在灾害频生之地,也就是赈灾不利、流民怨声最为沸腾的地方。

可其余公卿…特别是以太傅袁隗与司空袁逢为首的一干士大夫团体!

可细细的品味,他似乎能参悟陛下此举的用意!

“朕意以决,尚书台即刻草拟诏书,司农府全力操办!”

蔡邕大抵解释了起来。“那一天,正好是鸿都门修缮,大红的宫门关着,只有一个匠人用笤帚蘸着石灰水刷宫墙。由于答帚太大,石灰水又很浓,所以刷完的墙一道黑一道白的,看上去很不舒服!”

讲到这儿,桥玄话锋一转。

致使交趾沦陷、南海梁龙自立,整整一年这战乱都未平息。

说起来,因为在两次“党锢之祸”中,袁家竭尽全力庇护党人的缘故,如今…整个袁家已经是士大夫集团绝对的领袖。

可偏偏,朝廷“赈灾”的成效依旧不大,流民四起、怨声载道的趋势愈演愈烈。

今儿个这德阳殿上,陛下的意思不可是与他们商量,这看似不合理的“十糠一谷”…已成定局!

朝会散去…

“谁?”蔡邕连忙问道。

唔…蔡邕一愣,他微微摇头,“陛下难道去玉林观了?可…那玉林观的柳观主并没有归来呀?”

而朝廷赈灾的过程中,挪用一些‘五谷’,壮大士大夫集团的实力,本身也有袁家授意,这无可厚非!

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