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儒道之争,贯穿大汉数百年!(1/2)
第40章 儒道之争,贯穿大汉数百年!
蜀郡,鹤鸣山。
幽谷氤氲,流泉飞瀑,云雾弥漫间,若隐若现,能看到年轻的天师张鲁正与年轻的“治头大祭酒”柳羽闭目而坐,似是在行气炼功。
山脚下,一群身着道袍的鬼卒肃坐蒲团之上,在一片香火缭绕和钟磬之音中诵经礼忏。
山门之前,法坛高筑,一副道家修行中“仙风道骨、饮霞餐露、行气辟谷”的景象。
终于,在完成了早课。
山峦之巅的张鲁方才睁开眼睛,他望向柳羽。
“师弟,你现在一定有许多疑问!不妨都问出来!”
“师兄…”柳羽眼眸微眯。“为什么?师傅给我这‘治头大祭酒’之位?为什么师傅要让我与师兄平起平坐,还有…玉兰姐…”
柳羽将心头一系列的问题连珠炮似的问出。
——“羽师弟,父亲坚信,只有你能救得了正一盟!”
——新生的黄天救万民于苦海!
——新生的太平道,将“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公共财物。
这妥妥的是走基层路线…打算农村包围城市!
而另一边,儒门的日子并不好过。
而黄老学说本是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稷下”一派,其特点是主张清静无为,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者。
而这就要涉及到道家一脉的起源与发展…
既然天子喜欢天人感应,那道家就投其所好,开始与方术、仙道结合,想要真正意义上的教皇帝“感应上苍”。
道家拥趸自然不肯放弃,想重新上位。
一百多年以来,整个大汉发生了日食八十六次,水灾八十四次,旱灾蝗灾六十九次,地震五十九次,其中地震和水灾波及到的郡县达到三百多个。
说白了…
这一本书中,声称“天帝”使真人赤精子“下教我此道”,汉家奉天地之大终,更受命于天!并把这本书献给了皇帝。
言及此处…
转折发生在汉武帝刘彻继位后,他锐意进取,转而以儒术缘饰法治,“霸王道而杂之”!
说是儒术其实也不确切,那时被董仲舒用“天人感应”调教过的版本,孔子的棺材板都快要压不住的版本!
当然,这个版本更容易被统治者接受。
别说,便是在这种“启蒙”下,巴蜀蛮荒之地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治理。
而理论总结起来就是——
在道教形成的过程中,黄老道起着极大的作用。
张鲁的表情变得严肃,他郑重其事的望向柳羽。
——当然是儒士了!
说白了,就是至高无上“天”的意思,最终解释权归儒家所有!
也就是从那时起,有了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道家思想逐渐的流落于官学之外。
这是要用“魔法”打败“魔法”!
比如,在齐地有一个道家的拥趸写了本《天官历包元太平经》,一共十二卷。
张鲁轻轻的呼出一口浊气。
可现在,天师道的对手又多了一个——太平道!
——“只有你能让天师道再度崛起,重塑汉初道门之荣光!”
“父亲他老人家的心思之大,格局之广阔,实非师兄能够比拟,不过…师弟这些年于中原开设分坛,传播教义,该能体会到咱们天师道、正一盟,乃至于咱们道门正统一脉于这世道间夹缝求存的不易吧?”
就是你汉家信奉的“东皇太一”已经要走入陌路,我太平道信奉的“中黄太一”将拯救世人于水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