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后方先安定(2/2)
“高攀?不敢?哈哈哈。”冯盎朗声笑道,“你小子以后一定可以挣很多的钱,老夫年轻的时候走遍中原,见过很多很多的人,像你这样的人可以活得很久。”
李正对冯盎说道:“要说东征现在还不是时候,几年内东征都不是一个好时机。”
李正说得比房玄龄更加通透,这小子似乎很明白战争的本质。
冯盎拍了拍李正的肩膀,“老夫觉得你适合做一个文臣,不适合做一个将军,陛下让你在龙武军任职实在是太浪费了,像你这样的人应该时常在陛下出主意才是。”
如今的大唐国力并不富裕。
一说是为了消耗山东士族的力量。
“高句丽迟早要收回来,可不是现在,至少在大唐的西边还未平定之前,都不是出征的好时机。”
许敬宗回答道:“他们都说县候是当今第一才子。”
看着李正有些着急神情,许敬宗一头雾水,“县侯请讲?”
只要后方安定了,李世民想要东征倒是没事。
冯盎离开了泾阳,李正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若是拿不回收益,陛下想要继续加注很有可能会步杨广后尘。”
杨广失败了,可是他的失败给了后世皇朝一个信号。
但李世民一定会这么做,杨广目的李世民不会不知道。
一旦收不回来足够多的好处,赢了还好,一旦输了丢了民心就不会是小事。
说到底还是李世民膨胀了好大喜功了。
冯盎笑着说道:“你知道老夫说得不是这个,这次来的匆忙,若是以后得空了,老夫一定要和你好好喝一杯,你小子虽然贼得像个狐狸,不过活得通透,话也说得通透,老夫可以和你做个朋友。”
“多谢冯将军吉言了。”
杨广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李世民不会轻易重蹈覆辙。
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是早晚的事情,如今需要积蓄国力。
“一旦出征就一定要拿下,给军功,给军饷,给封爵,这些都是必要的,国战一旦开启关乎的会是整个中原的利益,亏空一百万贯或许不是小事,但是失去了民心就不见得可以收回来了。”
冯盎放下手中的茶碗,“李正,你不做官真的可惜了。”
一场大战要付出的钱财何止百万贯。
话说现在的李世民是膨胀了这么快就想要东征高句丽了?
这个想法其实挺危险的,想要东征高句丽先想想自己的后顾之忧,也就是吐蕃的动静。
来到印书坊,许敬宗已经把杂志写好了准备刊印。
一旦东征开启,若是河西走廊防御松懈,松赞干布很有可能会借着这个机会拿下河西走廊,到时候群龙无首朝中必定一片大乱。
李正摆手说道:“不可惜,在下就不是做官的料。”
“杨广三征高句丽都没有打胜,而且战事一旦开始就是消耗国力,也不知道是不是杨广他打急眼了,才会三次征讨,所以在下认为现在东征高句丽并不是一个好时机,风险太大,收益太小,容易让大唐陷入战争的泥潭。”
房玄龄和李正的话也基本上吻合,房玄龄也是这么认为,现如今要东进高句丽不是一个好时机。
“还有……”许敬宗想了想说道:“县侯不近女色,喜欢钱财,不要做官,通晓百工。”
“是不是有人说我料事如神?”
许敬宗恍然大悟一般地点头说道:“确实有这么一回事,他们说县候乃是知晓天机的人,就连袁天罡平日里都说县候的本事连他都自愧不如。”
李正自语:“我真的成神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