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调任危机 (五)(1/2)

“大帅到”随着侍从处处长黄绍竑的唱名,王振宇一身正装走进了三楼会议室。

国社党以及湘桂地方政府的所有军政要人此刻都立刻起立,迎接王振宇的到来。

王振宇走到会议桌的正中央,双手向下虚压:“坐!”

大家这才坐了下来,结果王振宇接下来的话让他们立刻又跳了起来。

“我刚刚已经让电讯室的王怀事给熊总理回了电报,我愿意交出一切职务,和云南的蔡公一样北上任职。”

所有的军政要员在短暂的错愕和交换眼神之后,立刻纷纷跳起来道:“大帅,不可啊,这京师是狼潭虎穴,进去了就出不了了。”

“大帅,咱们不怕北洋,不怕他袁世凯,无非一战而已。”

连王振宇的岳父叶祖文也面带忧色的道:“文正啊,你要三思啊,张振武的下场就摆在那里,你若是只身前往,实在是前途难料啊。”

王振宇很满意于大家的表现,不过他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他呵呵一笑,抬手示意大家安静:“事情没有大家想的那么恐怖,事实上,我去北京只要安心休养,袁大总统无论是从那个方面出发都不会拿我怎么样的。”

然后王振宇又站了起来,在会议室里踱步道:“相反我担心的是,一旦我走了,湘西和广西的建设工作会怎么样?我们和卢森堡人的合作会怎么样?我们的国社党会怎么样?我们的青年军会怎么样?大家把这四个怎么样都记下来。”

这样的安排,确实是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但是王振宇不喜欢给自己留下半点安全隐患,因为岳父和妻子都不属于杀伐决断的人。

而他们的儿子王育寅和陆裕光则被送入了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明年陆大开学即入陆大学习。

王振宇背着手继续说道:“我很担心啊,同志们,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我们的认识才初步形成,我走了之后,我们的湘桂开发建设工作会不会停滞不前?我们和卢森堡人的合作会不会半途而废?我们的国社党会不会名存实亡?我们的青年军会不会树倒猢狲散?你们也把这四个会不会记下来。”

北京,国务总理府,熊希龄收到了王振宇的回电,长长的舒了口气。看起来自己这张老脸在他们王家面前还是有几分薄面的。这下袁大总统那儿交差到是没有什么问题了,但是熊希龄却从蔡锷入京的问题上嗅出了些味道。

所以王振宇还做了几手准备:

“所以现在要讨论的,根本不是我要不要北上北京的问题,我们大家要研究的是我走之后,湘桂的局面该如何维持和发展的问题。所以在我离开之前的日子里,我们要把未来三年甚至五年的建设和发展计划拟定好。并通过国社党和开发公司去推动去推行,这样无论我在与不在,我们建设国家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不会动摇,我们富国强民的目标和宗旨不会动摇。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啊?”

梁启超的进步党的武力班底其实就是蔡锷,所以虽然迫于老袁的压力,梁启超动员蔡锷入京了。但是实际上梁启超是提了条件的,蔡锷可以入京,但是云南,贵州两省的督军必须由该员推荐,中央承认。于是唐继尧出任云南督军,刘显世出任贵州督军就顺理成章了。换句话说,蔡锷进京也是形式大于实质的,云贵两省照样不会给北京交一毛钱的税,两省的军队照样不会听从北京陆军部的调令。

最后是辖区内的权贵富商们了,为了避免自己走后这帮见利忘义的商人动起不好的心思和念头,王振宇很直截了当的勒令,辖区内所有商户必须送一名年满十六岁的直系男丁(限儿子或侄子)入伍,所有商镇以上级别官员,无论是委任还是民选,子弟必须择一名年满十六岁的男丁入伍。

这个情况自然也让熊希龄起了别样心思了,搞政治的人到了民国初期再傻也明白,没有武力支撑,想把位子坐稳那真的是个笑话,位子越高,屈辱可能越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