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众志成城(2/2)

重建的洛阳根本不按照以前的样子除了特殊的地点或者着名的建筑那么所有的街道和住宅都重新设计一番。出自徐圣王和华夏百官再三讨论地设计。洛阳人也决心把劫后的洛阳城建成华夏的帝都。而不只像以前那样。仅仅是贸易之都。

徐圣王通过这种力量通过数十万无法上战场杀敌的工农民众挫败了十万李唐精锐大军。

一个巨大地庭园中间生活着十户以上的家人。

经过生死劫难之后无论是留恋不去的残存洛阳人还是东进南迁地洛阳人都不再愿意远离人群自己独居。相反他们自团结中更加感到鼓舞和温暖更觉得凝聚有力和亲密无间。他们许多人提出愿意把大家房子修在一起团团居住邻里互照。

这里到处人头涌涌人人出手出力干着一切力所能及的活。

不但少数民族就连痛失家园的南阳人、冠军人、汝阳人等等民众洛阳人也非常热情地邀请这些人来洛定居。早在襄阳大战之时众人就曾同锅吃饭同棚共眠亲如兄弟。

劫后余生的人们所有的住所、商铺、酒楼、市场、公园等等就沿着路沿而修而在东西南北的大道之中无数取名‘偃师’、‘虎牢’、‘襄阳’、‘彭梁’、‘南阳’、‘荥阳’、‘扬州’、‘历阳’、‘乐寿’等地名的街道贯穿南北而无数取名‘铁军’、‘百战’、‘远征’、‘破虏’、‘斩将’、‘希望’、‘自由’、‘生命’、‘团结’等为名的街道连接东西。

团结是洛阳人在战乱之后学到最重要的一种力量。

为了牢记自己的耻辱留驻之民主动集结一起无论他们原来的身份如何住所何处都决定把最好的地段留给那些勇敢抵御一直紧随徐圣王身后的荣光洛阳人们。他们主动把重建洛阳的事承担起来迸出最大的热情和动力先在城外建起了南阳、冠军、汝阳、襄阳、彭梁等地迁民的暂时居所迅建起巨大牢固的牢房收押俘虏回来的李唐新兵。

洛阳重建于数十万民众的热情和全力之下渐渐展现雏形。

这个决定大大的激励了那些心存惶恐的留驻民众的士气直到此时他们才完全放下心来才能抬起头挺起胸直起腰来。

而留恋存活的人们多次提出要在自己的胸口缀一块小白布表示哀悼和谦卑也用作对后代的警示和耻辱的纪念又用于区分自己与荣光抵敌的洛阳人不同身份。

所有颓壁残垣被搬运一空平整出开阔的土来低矮的房舍或者残存的木屋泥房绕绕被拆一空。沿着洛水以新中桥、天津桥等为基点成东西大街向两边延伸由东向西沿着洛阳河道人们修出两条类近长安朱雀大街的沿河街道取名‘万胜路’及‘手足路’。

在长安百姓期盼着自己的儿子远征顺利回来之际在李唐数万精锐在深山野岭里艰难回撤之时洛阳正处于一片热火朝天的盛景。

这一个提案让徐子陵勃然大怒他狠狠地驳斥了提案的华夏官员又再三声明留下的洛阳无罪。

即使没有收缴回来堆积如山地银两。即使没有由彭梁运来堆积如山的粮食即使没有这一切。

自此之后无论何国何族何民都休想再摇撼洛阳因为历经战火的洛阳人灵魂再不受强敌和刀兵所震慑他们已经是一名战士。虽然力不能杀敌但守御华夏绝不落后。

虽然这是当时襄阳守御战时的管理所需但洛阳人把它保留下来成为自己独特的荣耀。

洛阳人要世人知道洛阳。不但是贸易巨都还是守卫华夏的雄关。

在洛阳城内最多的不是居住的民居也不是商铺、酒楼、市楼等而是公园。

无数纪念各军和战斗英雄的大小公园被人们建起尽管还没有树立雕塑但大家已经抢着把自己住所附近的公园命名某支英勇部队或者某个英雄之名。

比如像城东门的公园那里的居民尽管还没有房子但他们绝决表示宁可房子不建也要把华夏城门第一兵和第二兵的纪念公园建起来并取名为‘兄弟’公园。他们公园外围直延出城外连同城门第一兵‘无头雕像’和第二兵的‘洛血雕像’一起划入。

虽然华夏城门第二兵的‘洛血雕像’还没有完工但它的基座耸立的位置已经早早让人们选定。

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重建之中洛阳以不想像的度渐渐恢复甚至展现出比原貌更胜的雄壮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