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6章 唐窑(2/2)

对于周逸辉这样的人,刘宇浩不会生出任何的同情,这个人太在乎自己的名誉了,自古以來,太爱护自己羽毛的人通常都沒有好下场。

荣老终究还是说话了,从刘宇浩砸烂观音樽开始到现在,荣老第一次开口,很明显,老人家还是向着刘宇浩的,要不然也不会劝阻周逸辉了。

而大家都知道,唐英是雍正皇帝钦点的内务府员外郎,值养心殿,命监江西景德镇窑务,但凡在他监办下所出瓷器均应以刻制“御窑内用”四个字才对,而作为一个从事了三十年烧瓷工作的瓷器痴,只有唐英个人赏玩的瓷器才会冠以“沈阳唐英”,并加书印。

也不知道周逸辉究竟是幸运,还是倒霉。

周逸辉气的直跳脚,刚准备开口大骂刘宇浩无耻,可手举到半空中却突然停下來了,像是中了魔法般浑身僵硬,目光呆滞。

“刘宇浩,今天就算你巧舌如簧也沒有用,”

但该怎么回答乔老心里疑惑,刘宇浩心中也早有计较。

这可是超级劲爆大新闻啊。

那瓷片内居然自上而下书写“沈阳唐英”四个字,字的下边有一枚红彩篆书印,印文为“翰墨”。

刘宇浩所谓的什么赝品之言纯熟瞎编乱造,而且说出的话也站不住脚。

“老周,你这是干嘛,让宇浩把话说完嘛,”

麻辣隔壁地,这小子失心疯了吧。

到那个时候周逸辉还有什么脸面自称古瓷专家,还有什么勇气继续在在故宫博物院待下去呢。

周逸辉实在忍不住了,再次站起來指着刘宇浩声色俱厉的怒吼,“你竟然胆敢恶意砸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你怎么你这是什么行为吗,后果你承担的起吗,”

想都不用想,今天发生的事肯定会在第一时间传的满世界飞。

清末民初,中外人士搜求历代古瓷者渐多,古董行生意兴隆,因而仿古和造假能手亦相继涌现,上自原始社会彩陶、黑陶,下至唐三彩、五代越窑与宋代各大名窑,乃至明代德化白瓷、山西法华以及明清各朝各代各类品种的景德镇官窑瓷器,几乎无不仿作。

但等那七位专家看清楚了桌子上瓷片中的字,周围顿时响起了一阵倒抽凉气的声音。

说实话,在场有很多人都想冲上去胖揍刘宇浩一通。

别看刚才周逸辉还一口一个刘专家的叫着,可现在翻起脸來却是毫不客气,要不是因为害怕藤轶,估计周逸辉手指头都能点到刘宇浩的脸上。

这么说,人家刘宇浩沒说谎,砸碎的那件的的确确是件赝品。

说完这段话,刘宇浩将手中的瓷片放在桌子正中间,突然嘿嘿一笑,道:“周老,恭喜你,比素三彩更少见的赝品被你淘出來了,”

“大家一定也很好奇吧,”

十年來,周逸辉一直得意于自己在一处废旧库房发现了皇家专用的墨地素三彩观音樽,可十年后他才知道,令他得意了十年之久的观音樽竟然是件赝品。

好不容易才把一众专家忽悠过去,刘宇浩淡淡的看了眼还在黯然失神的周逸辉。

这十年中,周逸辉可是为那对观音樽大唱赞歌,写下了无数的专业论文,并在绝对的权威杂质上发表。

他可不止一次用光学仪器进行过试验,而且还采用了先进的多孔取样碳十四鉴定,那对观音樽是如假包换的乾隆年间瓷器。

刘宇浩不是那种不知进退的人,笑着给乔老鞠了一个躬,老爷子的专家名头可是真功夫,不像他是用异能透视得來的结果。

乔老最先发现了情况,使劲揉了揉眼睛怔愣片刻,才喃喃说道:“我辈不如刘宇浩啊,”

但大家也同时承认,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上,沒有一个人能有刘宇浩那种勇气,也沒有一个人能做到像刘宇浩那样对一件古董的观察竟然达到了细致入微的境地。

在刘宇浩看來,唐英的仿品固然不失为大家之作,同时也对瓷器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从文物收藏和鉴定的角度看,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是仿制品,就会给后人的鉴别造成困难。

特别是古代那些技艺精湛的仿品,即便制作者当初的用心完全纯正,也不能排除后利用其仿作來假冒真品,牟取暴利,

<h3>作者有话说</h3>

疯狂求支持!如果凸凹票能达到2000,从今天开始到月底,将军一定以每天五更是速度更新!

大大们,凸凹票是您消费后的剩余产品,对您可能没用,可对将军却是一种莫大的支持,将军谢谢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