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新旧交替(1/2)

第166章 新旧交替

昭汉将军!

班位在军师将军之上!

那不就是仅仅位次于四征四镇,成为诸重号将军之下的第一人了?

而且“昭汉”二字在季汉政权内,本就极具象征意味。

与麋竺当年的“安汉将军”可谓异曲同工。

李邵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仍是羡慕不已,叹道:

“一个麋安汉,一个麋昭汉,这麋氏一门二汉,可比我家的李氏三龙显贵多了!”

杨戏早就惊叹过。

此时听到李邵的说法,顿觉有趣,于是再次提笔,在竹牍上记了一笔。

李邵对此见怪不怪了。

忽而想起昨日听兄长提及一事,道:

“听闻洛阳将有使者入蜀。”

杨戏并未听过这事,不由怪道:

“正所谓汉贼不两立。”

“曹魏君臣定知陛下在定鼎中原之前,绝不可能与他媾和,遣使何用?”

李邵:“我亦是此论。”

“不过我兄长说,魏使入蜀虽然未必有用,但架不住江东鼠辈多想啊!”

“昔年秦赵长平之战,秦国担心赵国合纵抗秦,故意与赵国议和。”

“赵孝成王急于罢战,派名重诸国的郑朱入秦。”

“魏、楚见郑朱颇得秦国礼待,便认为赵国没有合纵的决心,不再派遣援军。”

“赵国因此孤立,终于被秦军大败于长平!”

“原来是离间计!”杨戏顿时了然。

一时愤慨不已。

半是因为曹魏君臣用心险恶。

半是因为某位大魏吴王首鼠两端。

这种浅薄的离间计,没准真能让孙某人上套的。

便道:“曹丕分明居心不良,干脆你我上书朝廷,趁车驾南旋之前,斥退使者,免得破坏刘孙联盟!”

然而李邵却摇头道:

“若是别人为使者也就罢了,偏偏来的是那位故人,当场斥退反而不美了。”

杨戏闻言一愣:

“故人?”

……

“朕不喜欢滥用刑杀。”

“当年定蜀后命学士制定严峻律条,乃是图一个乱世用重典,以扭转刘璋之时蜀地的靡靡风气。”

“卿等既为朕所用县吏,知法而犯法,若不依律严办,朕何以取信于天下人?”

“都斩了!”

刘备一声令下,数名县吏被摘掉冠带,在一片刀光中人头落地。

围观这场行刑的官民,各自肃然畏色。

却鲜有人不满。

因为刘备今日所杀之人,都是刚刚被查出偷盗官粮,罪证确凿。

不过,旁人只道刘备在严明律法。

而麋威一路跟随刘备南旋。

当然知道刘备在归途中严查粮储,与这大半年在凉州、陇右的见闻不无关系。

关西乏食,而关中魏军不能接济,以至于被汉军所趁,一举鲸吞。

今后换成季汉来接手关西,若同样不能接济,他日未必不会得而复失。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作为此战的胜利者,若不能吸取失败者的教训,那就太可笑了。

这时刘备又劝勉了一番余下吏员,便转回天子车驾,对特许同乘的麋威道:

“朕当初命孔明、孝直、子初等人制定《蜀科》,本为权宜之计。”

“如今国土已经增长,不同地方人情有别,也不能一味刑杀。”

“将来还要继续完善,以全国家法度。”

“卿记下此事,回头写一篇策论,转入台阁公议。”

麋威应声记下。

推诿是不可能推诿的。

只能回去认真写好这篇小作文了。

作为行在唯一的侍中,这本就是他的分内职责。

好歹老刘是个偏务实的君主,喜欢有事说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