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谁敢张目(2/2)

他看向李承乾,问道。

“太子,你亲歷此案,有何感悟,可与眾卿言之。”

李承乾起身,扫过那些噤若寒蝉的官员。

“父皇,诸公,洪州一案,触目惊心,顾源此非个例,乃门阀世家垄断祸乱地方之痼疾沉疴!”

他带著质问说。

“诸公可曾想过,若任由此风蔓延,我大唐科举,將成何等模样?寒门士子晋身无门,报国无路,煬帝之时,关陇、山东、江左门阀倾轧,只顾私利,谁顾天下?最终烽烟四起,社稷崩摧!难道大唐也要重蹈覆辙吗?!”

这话狠狠砸在每个人心上,那些出身士族的官员,脸色难看。

“此案已结,然警钟长鸣,本宫奉父皇旨意整肃吏治,绝不限於江南!百骑司!”

王玄自殿外走入,单膝跪地。

“臣在!”

“著你部,严查各部、各司、京畿各衙署!凡有与地方不法士族勾连者,一经查实,无论官职大小,立捕法办!绝不容情!”

“臣,领旨!”

数日之內,风气为之一肃。

在长安的茶楼酒肆坊间,太子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洪州受冤士子的故事被编成话本传唱,长安被抓贪官的消息更是大快人心。

“太子殿下真是青天大老爷!”

“杀得好!那些狗官,早就该杀了!”

“以后咱们老百姓的孩子,是不是也有机会读书当官了?”

民心在悄然凝聚,而关陇旧族的势力遭受重挫,不得不暂时收敛锋芒,蛰伏起来,等待时机。

就在这时候,另一支队伍,带著复杂的目的抵达了长安城下。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依照和约,派出的三位质子以及护送兼监视的使团到了。

领头者,赫然是刚刚在洪州案后鎩羽而归不久的大相禄东赞。

长安明德门外,鸿臚寺官员按礼制迎接。

三位年轻的吐蕃质子,在禄东赞的引导下,向代表大唐皇帝的官员行礼。

鸿臚寺的官员上前,例行公事地宣读著大唐皇帝陛下的问候。

禄东赞弯腰行礼,口中连称天可汗仁慈。

翌日,东宫丽正殿。

李承乾面前几份摊开的奏报,王玄侍立一旁说道。

“殿下,禄东赞昨夜於驛馆密会三人,时长近一个时辰,百骑司无法靠近监听,但观其神色,绝非寻常问候,三位王子,次仁贪慕浮华,多吉心思縝密,丹增年幼易惑,所赐三座府邸已按殿下钧旨布置完毕,內侍、僕役皆为我百骑司精干人手,密道听瓮一应俱全,五经博士孔颖达、国子监司业陆德明,已奉諭旨,不日將悉心教导王子们圣贤之道。”

李承乾笑道。

“很好,要甜得腻死人,经要讲得烦死人,给次仁的府邸,用度再加三成,西域的葡萄美酒、江南的鮫綃舞娘,都给他备上,给多吉和丹增的老师,务必要诲人不倦,每日功课不得少於四个时辰,至於禄东赞那只老狐狸。”

他顿了顿,眼中寒芒一闪说道。

“他绝不会安分。盯死他,他接触的每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本宫都要知道长安城里,有的是对孤心怀怨懟的朋友,等著他去结交呢。”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