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大唐的条件(2/2)
“而此心腹大患,更是迫在眉睫,高句丽!”
“渊盖苏文弒君篡权,凶暴跋扈,其据辽东山川之险,拥带甲数十万,近年不断加固新城、辽东城、白岩城等要塞,更在沿边修筑千里长城深沟高垒,囤积粮草,显有长期割据之心!其国虽小却民风彪悍,据险而守,实乃我大唐东北心腹之患,如鯁在喉,必除之而后快!”
刘仁轨也明白这些。
高句丽地形险要,山城林立,易守难攻。
前隋煬帝三征而不克,耗竭国力,足为前车之鑑。
且其水师亦不容小覷,控扼黄海,可袭扰我山东、登莱沿海。”
李承乾讚许地看了刘仁轨一眼,说道。
“故此,不可操切,渊盖苏文弒君自立,其国內並非铁板一块,新旧贵族矛盾重重,此为其一弱,其二,其国狭长,南北呼应需时,我可分而制之。其三,其水师虽强,然战法老旧,我若以新式战船、火器破之,可断其海上臂助,甚至直捣其腹心!”
他看向刘仁轨,说道。
“刘卿,水师之事,乃破高句丽之关键一环,著你即刻暗中著手,联络登、莱等地船工巧匠,研究新式海船构造,辽东地理、高句丽山城布防、军队调动规律,亦需详加刺探绘图。”
“末將领命!”
李承乾又看向王玄,说道。
“加强对高句丽的情报渗透,尤其是其国內反对渊盖苏文的势力,以及其与百济、新罗之关係。巨细靡遗,报予孤知!”
就在李承乾將战略目光投向东北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却在大唐的东南方掀起。
依新制举行的科举大比日益临近,寒门学子翘首以盼,长安城內充满了跃跃欲试的蓬勃朝气。
然而,一道来自江南道的八百里加急奏报,如同一盆冰水泼下!
江南西道,洪州。
州府衙门前的鸣冤鼓被擂得震天响,一群寒门学子將州衙大门围得水泄不通。
“冤枉啊,青天大老爷,还我们清白!”
“顾子安、周文博等人寒窗苦读十载,文章锦绣品行高洁,怎会舞弊?分明是有人构陷!”
“主考官顾源,与那顾子安同出吴郡顾氏!这是偏袒士族,打压寒门,朝廷新政何在?天理何在?”
被围在中心的是几个形容憔悴、戴著沉重木枷的年轻书生。
正是被捲入舞弊案的寒门才子顾子安、周文博等人。
站在衙门口,正是此次江南西道科举主考官,出身江南顶级门阀吴郡顾氏的顾源,以及洪州刺史等一干地方官员。
“放肆,咆哮公堂,衝击州衙,尔等想造反不成?顾子安等人舞弊,人证物证俱在!其夹带之小抄,墨跡与其考卷上笔跡一般无二!更有同场考生亲眼目睹其偷窥邻座,速速退去,否则休怪王法无情!”
一个激愤的学子高声反驳说道。
“顾子安的才学,洪州士林谁人不知,他需要舞弊?分明是你顾家见不得寒门出头,藉机打压,欲將我等寒门俊才一网打尽,好保住你士族把持科场的特权!”
顾源恼羞成怒,气急败坏地挥手说道。
“一派胡言!拿下这些刁民!”
衙役们手持水火棍扑向人群,现场顿时一片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