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外面隨便拍,里面用心看(2/2)
拐角处有个不起眼的小佛堂,酥油灯在黑暗中摇曳,照亮了一尊被哈达包裹的佛像—那正是传说中文成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
还没等他过去看,就听身后有人说:“麻烦,请让一让。”
罗秉文赶紧贴近一边,让身后的人先过去。
说话的是几个僧人,他们的普通话很好,罗秉文没听到什么口音,手上都拿著一个酥油壶,挨个给灯盏添油。
动作很熟练,又快又准,酥油一点都没撒到外面。
等他们上完油罗秉文才走进去,仔细的看著这里面的装饰,对他这个没什么信仰的人,佛像没什么神圣的。
但还是稍微拜了拜。
如来佛祖矣,保佑我明年发大財,一年赚够一辈子的钱然后养老。
拜的时候才发现佛堂地板上有几道深深的凹痕,
看距离,应该是磕头的位置。
等到罗秉文拜完了走开,他身后排著的是一个年轻人,看起来不像这边的人,但他磕头也很用力,咚咚的磕在木板上。
罗秉文本来都想走了,听到声音没忍住回头多看了两眼。
好傢伙,aj的鞋子,看穿著打扮也不是普通人,但磕头的时候就和不要命似的,什么愿望要这么磕啊?
“保佑我考试过关额,好吧,用力磕,猛猛磕,
里面的景物基本是看一眼就走,游客加一些本地人,在这狭小的地方也没什么仔细看的机会。
罗秉文在分辨这些佛像是不是纯金的。
但很多佛像都有玻璃。
玻璃可以触碰,罗秉文还轻轻敲了敲,听从里面传来的回声。
“別敲了,都是镀金的。”走在罗秉文身后的人说道。
正是刚才磕头求上岸的年轻人。
他装作没事人一样的收回手,又听这个年轻人说道:“不过灵塔上的宝石可都是真的,那颗最大的绿松石,能换燕京一套四合院。”
前面有个大妈带著京腔说道:“你说什么?你知道首都一套四合院多贵吗?”
“您是?”
大妈叉起腰,很自豪的说道:“小伙子,我二环里长大的,您这牛皮吹大发了啊!”
“那你牛,当我没说。”
罗秉文看他脸上带著笑容,分明就是年轻人『啊对对对”的心態。
他小声问道:“值多少?”
年轻人比了个三。
“三千万?”罗秉文猜了个数。
“再加个零,之前有个比他小的都拍出了这个数,这颗没理由更少。”
罗秉文开始和这个年轻人聊了起来。
然后发现他考的不是研,而是公务猿。
“你山东的?那你怎么对布达拉宫的东西这么了解?还专门去如来佛祖的地方磕头?”罗秉文看看他红彤彤的额头,问道,“不疼吗?”
“磕头不疼还磕什么?”他反问。
好吧..—·
跟著人群走到红宫最顶层的灵塔殿时,阳光正好透过天窗洒下来。五层楼高的灵塔通体鎏金,
镶嵌的绿松石和珊瑚在光线下熠熠生辉。
“这件东西值多少?”罗秉文问了下。
“还值多少?无价之宝!”
这个要考公务猿的人看了看罗秉文:“你来这里难道就是看这些东西值多少的?”
“是啊,都说这里面的东西能买下半个城市,来长长见识。”
“差不多吧,你抽菸吗?”
“不抽。”
这里是一个小露台,算是走出了宫殿里面了,之前因为道路狭窄一直排著的队现在也四散分开,首都大妈也跟著团走了。
罗秉文还是一个人到处看。
走到一个小偏殿的时候,门口的一个僧人递给他一串佛珠,问道:“要转经吗?”
罗秉文摇摇头:“不了。”
僧人看了下罗秉文腰间的相机,罗秉文应激似的赶紧说道:“我没拍,盖子都没打开。”
刚才在下面还有人检查相机。
僧人没解释什么,笑著说:“不要紧,其实露天的地方是可以拍照的,我们有句话,外面隨便拍,里面用心看。”
罗秉文走出布达拉宫时,阳光已经爬到了宫墙顶端。
拐进八廓街的小巷,大昭寺的金顶在不远处闪烁。罗秉文跟著转经的人流慢慢走,路过一家甜茶馆时,被里面飘出的香味勾住了脚步。
他走得急,早饭还没吃呢。
在这个城市什么吃的都贵,但早餐的价格还算实惠点。
“甜茶!好喝的甜茶!”
老板娘在门口招揽生意,罗秉文要了一壶,然后点了牛肉馅饼和藏面,然后坐在临窗的位置看街景,磕长头的信徒们正向著大昭寺方向跪拜。
也不知道他们是从什么地方来到,但走到这里,朝圣的路也该到头了。
前天见到的大哥也不知道来了没有。
他在这里坐了二十分钟,反正没看到大哥的身影。
喝完茶走到大昭寺门口,由於现在时间不早了,排队的人比布达拉宫还多。罗秉文正犹豫要不要进去,突然被人拍了下肩膀。
是那个来自山东的小伙子。
之前他去抽菸分开了,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
“缘分啊!“小伙额头上的红印还没消,“走,带你走后门!”
“你还知道后门?
“知道啊,以前经常去呢。”他神秘兮兮地领著罗秉文绕到侧门,跟守门的僧人嘀咕了几句藏语,居然真放他们进去了。
罗秉文一脸懵逼。
“你怎么做到的?你不是山东的吗?”
“那不准我在拉撒读大学吗?別看我这样,我可是佛学院的人,大学的时候在大昭寺当了三年义工,带几个朋友进去还不是轻轻鬆鬆。”
確实,罗秉文没走正门,门票都不需要检。
不知道能不能退掉。
大昭寺里光线更暗,酥油味更浓。
文成公主带来的等身佛像前挤满了人,罗秉文只远远望了一眼一一佛像被哈达包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一张慈悲的脸。
“看这个。”
山东小伙指著一根柱子,“上面有释迦牟尼的牙印。”
罗秉文凑近一看,柱子上確实有几个凹陷。
“传说这柱子是檀香木的,佛陀曾在此示现神通,留下自己牙齿的痕跡—嗯,我们姑且详细是佛祖咬的吧。”
他这样说,显然是不怎么信的。
现在这些“牙印“已经被摸得油光发亮,感觉就是罗马广场上那个真理之口,来了来了,不摸一下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