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突破(1/2)
第200章 突破
(还在改,不用回头看,以下文章和前四章基本切割了,想看改后文字的,明天看章节后面有没有改字吧,抱歉,写太慢了,新章节又不能断,没请假条)
回到剑阁县以后,罗秉文想著要不要用剑门关里的元素完成一幅新作品。
他如今对画作的需求还挺大的。
蓉城林泽海画廊那边还欠著几幅画,虽然可以用水彩之类的作品糊弄过去,但林泽海毕竟是他的朋友,罗秉文於心不忍。
真要用一幅水彩交给人也行,但以后很难继续做朋友了。
毕竟说起来,林泽海还在自己出道的时候努力帮了自己一把,所以还是得画油画作品才行,还不能都是凑数的。
总得有一幅精品。
而圣马可画廊那边则是有画家合同的,每年都要给出一部分的作品,如今罗秉文的作品被分成了ab两类。
稍次一点的b类画廊会展出一段时间后直接卖掉。
a类则会持续展示,直到没有继续推展的价值,以及罗秉文主动开口后才能卖掉,应该以后的大本营就在港岛。
画廊也很希望港岛的画廊能开起来,最好可以吸引到欧美的博物馆专门去看,去竞价才好呢。
港岛的圣马可画廊本来就刚入驻,比起其他几大画廊来说,在港岛的底蕴稍微有点不足,所以才迫切的希望捧起一个亚洲的著名画家。
找遍整个亚洲,现在也只有罗秉文一个人值得他们捧一下了。
所以,罗秉文的作品很缺。
林泽海一周两次电话雷打不动,圣马可那边也是贝克尔亲自打电话,几天一次,让罗秉文多画几幅画,没事儿別出去旅游。
虽然,画什么题材尤为关键,
罗秉文想以悬崖峭壁和,以及採的人为主题创作一幅画。
是罗秉文在走“山道”的时候看到的,现在景区已经开发出来的有两条山道,其一是鸟道,
其二是猿道,都是很险峻的道路。
古代的人进入川省其实不走这条路,这是猿猴攀岩越山峰的行道以及当地百姓上山採药的道路罗秉文也就是在走山道的时候看到了一束紫色的,
进而联想到古人在没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小心翼翼的走在这条险峻的道路上,伸长了手去够这支小。
再试试用透纳的技巧来创作这条悬崖。
有自然的险峻,生命的韧性,以及华夏文明从古至今的传承—这就是罗秉文想要创作这幅画的立意。
查了下资料,发现自己看到的確实只是一株好看的野。
没什么名气,仅是好看罢了。
自己要画华夏古代的採药人就有点不合適了,得重新一个『主角”才行。
紫薇?
这药名字很好听,应该华夏人就没有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最多是有人不知道紫薇还和中药有关,是一株清热解毒的药。
古人称紫薇为猴郎达树,意思是猿猴都难以攀登。
不过这药的价值低,不方便罗秉文画得多险峻,古人也不是傻子,不会冒著生命风险去采一株价值比较低的草药。
而罗秉文找到的另外一株就比较珍贵了,叫『金釵石斛”。
这个草药生长在悬崖绝壁的岩石上,喜欢温暖、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对大气、土壤、水质等自然环境要求十分严格。
川省刚好是这药的生长地之一。
价格上也很珍贵,民间很少流传出来,一般属於贡品,有滋阴补虚的效果。
一句滋阴补虚,这药的价格就低不了。
看来咱们老祖宗也很看重自己的身体啊罗秉文又研究了一会儿药,最后决定还是画金釵石斛吧,要不然就別画草药,直接把野画上去,到时候別人会怎么解读也不关罗秉文的事情。
忽然,罗秉文愣了会儿。
他在酒店的房间里面研究了半天,研究草药的疗效,草药的知名度,甚至草药的歷史故事,但他现在忽然发觉。
就画自己看到的,不知名的紫色小也挺不错的。就算有人认出了这株並不出名,但也得允许画评家来解读啊。
最后能怎么圆上说法都是他们的事情。
罗秉文只管创作出来就行。
他一拍脑门:“哎呀,浪费时间了。”
开画。
他的时间不多,罗秉文准备回家的时候把祠堂给的火和这幅画一起带回去,到时候可以直接给林泽海。
到时候怎么用是他的事情,罗秉文只管画。
这幅画罗秉文不需要草稿,也没有草稿,现在的採药人已经很高端化了,传统的罗秉文也找不到,所以就按照罗秉文自己脑海里面的画。
至於危险的崇山峻岭,悬崖什么的,就更不需要担心。
罗秉文可是亲自去体验过的。
於是,创作的进度很快。
几天后,这幅画已经快要完成了。
见过用油画技法创作的华夏画没有?
罗秉文这一幅就是。
为什么创作得快?因为罗秉文在作品里面运用了大量的留白,用大白打底,创作的途中空白就是山间的云,在上方画上太阳,那周边的白就是天空。
巍峨的大山光禿禿的,远景下,一个人影攀登在峭壁当中。
他背著药篓,拿著镰刀。
药篓里面已经有很多名贵的草药,金釵石斛,雪胆,竹节参,但他不返回安全地带,非要冒著风险去采一株紫色小。
这罗秉文画得很漂亮。
他在华夏画和黑白的基础上,配合邻近色,创作出了这幅画,一些必须要一点顏色的东西,罗秉文都只用了淡淡的色彩。
但偏偏这一株紫色小,罗秉文用了紫。
深色的紫。
採药人整个身体都成了一支拉满的弓,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去够这一株,这视觉系犹如《辛德勒的名单》当中的红色一幅小女孩最后罗秉文返回苍溪的时候,真就把这幅画带回去了。
而且是完整版,上了光油,干了的那种虽然阴乾用了点现代的手段,但整体还是传统的油画技法,罗秉文隱约感觉自己的作品应该是顛覆性的。
在此之前没有人这样画过。
你要创作国画就学国画,你可以在油画里面用上国画的技巧,比如留白,比如空灵的意境,比如工笔画法。
用油画创作国画算什么回事?
所以没人尝试。
歷史上,吴冠中,赵无极,陈逸飞都是把华夏思想融入西方油画的者,但也没有创作过一幅罗秉文笔下这样的油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