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 章 全市机构改革(2/2)
对於陆凡提出的问题,大家深以为然,李瑞芳书记说道:“改革只有经歷一系列『阵痛』过程,才能破茧腾飞,迈向新的征程。而这种『阵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应对,就极有可能影响机构改革大局,影响整个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因此,必须未雨绸繆,做出预防性部署,將问题始终置於可控范围,稳步化解。
我提几点看法:第一、开诚布公,正视各方诉求,畅通干部职工意见反馈渠道,了解基层干部职工所思所想所盼,为决策寻求支持。
第二、循序渐进,合理安排改革过渡区间。特別需要注意工作的承接,做好各项工作的梳理、督查,始终確保事有人管、事有人办,上下通畅、上传下达,不脱节、不断档、不误事。
第三、实事求是,解决按照《机构改革方案》执行。
第四、高度重视干部心理问题,引导干部职工把心思干劲放到工作上来,凝心聚力推动改革事业走向成功。警惕改革中滋生的各种不良心態,对改革中滋生的『到站』心態、放任心態、自由心態等,要高举党纪国法的大旗,使干部职工绷紧廉洁自律的敬畏之弦,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
第五、扎实做好干部选任工作,营造公平公正的机关氛围。机构改革中,人事问题最为关键,而人事问题的核心是干部选任,底线是公平。如何选任合適的干部才能让大家认可?那就是比业绩、比能力、比素养,公开竞技、公平竞爭,平息各种杂音,凝聚起干部职工的向心力。
此项工作由陆凡牵头负责,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规定,拿出初步的干部调整方案。旨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打破部门利益藩篱,激发乾部工作活力和动力,同时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
经过领导小组表决,迎江市《机构改革方案》顺利通过。
大势所趋,改革势在必行,《方案》出台后,全市领导干部的目光都投向市委,陆凡成为“炙手可热”的领导。
《方案》下发到各县区后,书记、县长们经过比对,发现省里和市里的文件有很大的变化,两个机动单位的名额直接被市里“吃了”,这就意味著县里少了两个单位的编制,这可涉及到几十个干部、十来个领导的职数问题,肯定不能“忍”,於是纷纷前往市里,跟陆凡“討公道”。
面对大家的质疑和软磨硬泡,陆凡毫不鬆口,表示各县的方案不允许出现那两个机动单位,必须参照市里的方案,原封不动的执行,否则报上来的方案不予批准!
他们不甘心,又跑到书记办公室要机构,但都被李瑞芳“打发”到陆凡那里。
市长赵涛在紧锣密鼓的选配市政府秘书长,这个位置號称全市第一正处,原本对县委书记、市直部门一把手诱惑力十足,但现在无人问津。
因为大家都是明白人,如果市长站不稳脚跟,市政府秘书长就是个烫手的山芋,没多少人想去冒那个险。
但世界上总有不怕死的,红旗县县长蒲磊抱著富贵险中求的心態,主动考上了市长赵涛。
面对一个县长的“投靠”,赵涛喜出望外。
原本县长直接提拔市政府秘书长是“不合规矩”的,但赵涛管不了那么多,因为这群县委书记没有一个“鸟”他,而且赵涛明白一个道理——千金买马骨!只要把蒲磊安排到位,那么鲶鱼效应就会產生,人才会源源不断的团结在自己周围,大事可成!
这次赵涛学乖了,直接向李瑞芳书记匯报,提出想调任蒲磊担任市政府秘书长。他算看明白了,虽为市长,但在迎江他真没多少话语权,现阶段想干成事,必须依靠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