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影帝?(二合一)(2/2)
看到陆一鸣的笑容,还有他此时放鬆的状態,巩莉终於明白过来:
“看来你是真的淡定。”
这时台上的米伦已经说完感言,台下眾人都在鼓掌。
巩莉也没听清她说的什么,隨大流的跟著鼓掌,陆一鸣也是。
看陆一鸣朝自己挑了挑眉毛,似乎再说“你看,真的没人在意她说了什么吧”。
巩莉再次哭笑不得。
评委会主审凯萨琳在掌声中上台,笑著道:“接下来是我们另外一个重要奖项,大家应该知道是什么了。”
底下有人吹口哨,还有人说:“最佳男演员奖。”
“是的。”凯萨琳笑著点头。
背后的大屏幕上,显示著提名最佳男演员奖的几个候选人照片。
《黄金甲》的陆一鸣,《消逝的星星》的塞吉·卡斯特里图,《好莱坞庄园》的本·阿弗莱克,《三峡好人》韩三明。
总共四位。
其中两个都是华夏人,这让坐在台下的所有华夏人,从刚刚巩莉的失利后,再次精神一震。
不仅是《黄金甲》和《三峡好人》剧组,还有《宝贝计划》、《夜宴》、《马背上的法庭》、
《放·逐》、《黑眼圈》等剧组。
其实以高媛媛最紧张,也最希望陆一鸣得奖。
黄球生也同样紧张,虽然跟他没有任何关係,但他跟高媛媛念头正好相反。
“有请马可·穆勒。”隨著凯萨琳的话,马可缓步走上台。
到了主要奖项,都是他来搭配凯萨琳颁奖,
马可·穆勒是威尼斯电影节的chairman,而凯萨琳是这一届评审团的chairman。
所以,每一次获奖嘉宾感谢致辞,第一个都会感谢马可,然后才是凯萨琳。
“你別看马可先生是义大利人,他跟我们华夏的渊源很深。”巩莉跟陆一鸣说道。
“是嘛。”陆一鸣论异道。
其实他当然了解,这在他前世,也不算什么秘密了。
“是啊,他早在七十年代,就来咱们华夏留学了,最早就是受谢晋导演的影响,开始从社科系,转而研究电影。”
巩莉介绍道:“第五代导演,也是那时候开始认识他的,后来他担任了不少电影节的chairman,把华夏那些电影推介到了世界上。”
“可以说,我们那些华语影片能出现在国际影坛上,他功不可没。”
虽然陆一鸣知道这些,但看著台上那位老人,也肃然起敬。
事实也確实如此,81年刘晓琴拍的《原野》,在马可负责威尼斯电影节选片后,第一次推介过来,这也是內地第一部参加国外大型影展的影片。
他还把陈愷歌的《黄土地》介绍到洛迦诺电影节,甚至最后电影获得银豹奖,也是他代为上台领奖的。
“我们第一部在威尼斯拿奖的《大红灯笼高高掛》,也是他推荐的。”巩莉说道。
但就在这时,陆一鸣好像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就看到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看过来。
他们的目光,有笑容,也有羡慕,或者一些复杂的表情,但无一例外的,都看著自己。
陆一鸣愣了一下。
不过他隨即和巩莉都反应过来!
得奖了!
“我踏马?竟然?真的?”陆一鸣也有些懵。
虽然他对自己的表演有信心,也比较认可,也知道有商业片拿奖的先例,但其实他一直没觉得自己能拿这个奖。
而巩莉看到陆一鸣此时的样子,忽然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一边鼓掌一边笑。
此时周围的人也都在鼓掌,巩莉也是隨大流,
陆一鸣有些懵憎的站起身,朝台上走去。
他倒不像其他人拿奖了那么紧张,因为对於他们来说,有的是性格使然,但更多是言语不通,
虽然有翻译,但那种感受是不一样的。
陆一鸣就没这种困扰了,现在他不仅瑛语流利,法语也达到交流水平,意语也最在最近的接触中,主动或者被动的学了不少一一其实跟瑛语的语法差不多,主要就是单词和发音的区別。
所以,上台后,陆一鸣熟练的从马可手里接过奖盃,分別跟他和凯萨琳拥抱了一下,然后跟他俩站在一起合了张影。
再然后,陆一鸣又单独举起奖盃扬了扬,方便下面那些摄影记者拍照。
前面几排,都是媒体席位。
而他们看到话题人物陆一鸣拿奖,也都有些兴奋。
他拿了奖,就更有热度,也代表著他们的报纸更畅销了。
所以底下闪光灯闪了好一会儿,快把陆一鸣眼晴都闪瞎了。
所以陆一鸣来到发言席上的时候,笑道:“记者朋友们太热情了,我感觉你们再拍一会儿,等会儿出门我得去看眼科了。”
陆一鸣的调侃,让底下发出一片鬨笑。
隨后陆一鸣笑了笑道:“刚刚確实没想到能拿奖,非常意外,非常惊讶,也非常-惊喜。”
底下又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
站在舞台侧边的凯萨琳和马可对视一眼,马可笑道:“这是个有意思的年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