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被周杰轮的粉丝嘲了?(二合一)(1/2)

第306章 被周杰轮的粉丝嘲了?(二合一)

看到她们的专辑爆卖,街头巷尾也开始交替传来这些歌声,陆一鸣大感欣慰。

终於不是老父亲一个人在外面累死累活的赚钱。

娃娃们也终於长大,看到回头钱了。

“你总是用右手牵著我,但是心却跳动在左边~”

“我也不会难过,你不要小看我,有什么熬不过,大不了唱首歌~”

“最后一个夏天,我们就要说再见,很想知道你会记得我哪一点~”

“离开你,我安静的抽离,不忍揭晓的剧情,我的泪流在心里,学会放弃~”

“恋人手中樱草,春彩漫步的微笑,种下了,一朵朵,青春璀璨的年少~”

除了这些歌,陆一鸣也让她们合唱了一首《中国话》: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这首歌,也收录在她们各自的专辑里面,不过每个人专辑里的版本都不一样。

比如刘惜君的专辑里,主唱部分是她,而那些绕口令部分,则是叶一茜、金莎她们几个来念。

其他人的也是如此,收录到自己专辑里的,唱的部分都是自己来。

到了现在,she那些传唱度比较高的歌,也基本都出来了,就剩这一首《中国话》。在这之后,她们基本就没什么歌,也开始走下坡路了。

但其他人的好歌还是有不少的。

再说了,陆一鸣自己第一张专辑里面,也不是全都塞好歌,她们也一样。

基本一张专辑里,有一首好歌就能出名,有两三首好歌,就足够惊艷了。

再多了,那就是浪费。

其他好歌,完全可以签更多的歌手来唱,或者让她们出第二张,

专辑多了,盈利的渠道也更多。

原本只是因为陆一鸣承诺的一年一部电影动心,签约进来的徐爭,看到她们四个人专辑发出去没几天,就红火起来,也有些吃惊。

不过隨之而来的,就是更加放心。

“如果说有造星工厂的话,估计也只有我们公司有资格。”徐爭对陶虹道。

看著他一脸臭屁的骄傲模样,陶虹好笑道:“这下你该满意了吧。”

“说这个还为时过早,不过我感觉陆总以后的成就绝非寻常。”

“他现在就已经非同寻常了。”陶虹道,隨后她又好奇道:

“就是不知道,陆总从哪儿找来这些好歌。”

这一次,陆一鸣给叶一茜她们几人的歌,词曲作者都是用的化名,不再是自己的名字。

而且不是一个化名,是好几个,词曲都是分开的名字。

他决定了,以后他自己的歌,词曲写本人,而旗下艺人的歌,词曲创作者就用一些化名。

陆一鸣还不想搞的太显眼。

加上他自己的,和给旗下艺人的歌,今年已经出来四十多首,而且他还有很多其他的工作。

这个数量,就有点太多了。

单独写词的话,一年四十多首还不算夸张,有一些大手子能做到。

但一年四十多首曲子,就太难了。

更不用说,陆一鸣这是合二为一,词曲都是他。

连创作旺盛的周董,这时候也只是一年一张的频率,最快的程度,也只是两年三张,加上给別人创作的,算起来一年也不过二十多首。

关键这二十多首,也不是每一首都是好歌。

而且,以后隨著旗下艺人越来越多,陆一鸣拿出来的歌还会越来越多。

到那个时候,想不被人质疑都难。

陆一鸣確实可以不理会,而且也不违法,但总归是一种麻烦。

而他,是最討厌麻烦的人。

只是用几个化名,就能把这些麻烦处理掉,何乐而不为。

当然,陆一鸣现在没困扰了,別人又开始有新的好奇,就像陶虹这样的。

不过业內也在疑惑,这些词曲创作者像是凭空冒出来似的,以前从没听说过。

但陆一鸣用了好几个名字,词曲作者都分开,倒也没有引起他们更多的关注,

毕竟每年都会出来一些好歌,有些作者以前也籍籍无名。

重市那边的拍摄,已经进入尾声,比预计的时间要快一些,按照现在的进度,大概10月22號左右,就能拍摄完成。

满打满算,总共37天,比前世寧昊44天的拍摄周期,提前了一周。

不过这也是因为陆一鸣的名气、身份带来的便利,以及公司专业化的管控,

而前世,虽然钱是刘德樺投资的,还有中影的支持,但他们都没有干涉具体拍摄,一切都是寧昊自己来管理。

不仅如此,到时候寧昊回来,陆一鸣要跟他一起看遍素材。

用陆一鸣的“前瞻性”,把很多无用镜头摒弃掉,把主要镜头挑出来,做好架构,接下来就是细节把控,也能节省时间。

“按照现在的进度,12月底上映,应该问题不大。”寧昊给陆一鸣打电话的时候,有些兴奋的道。

在之前他还觉得是一个艰难的任务,但隨著进度推进,一切都比他想像中的要快。

“两个月,足够了。”陆一鸣道。

有他『把关”和『调度”,剪辑方面最多一个月就能结束。

“多亏了老板高瞻远瞩啊。”寧昊狗腿子似的咧起了嘴。

“滚蛋!”陆一鸣笑骂道:“你把电影拍好,比拍任何马屁都香。”

“得咧!”寧昊答应一声,然后掛断去忙了。

在寧昊回来前,陆一鸣又去做自己的新国风专辑了。

如果这张专辑也在下月发行,那今年陆一鸣就要出三张专辑了。

年初,年中,到年尾。

这也不算太离谱,也就是现在唱片市场萎靡,导致唱片公司盈利下降,没那么多钱来支撑歌手发专辑。

像九十年代,有不少歌手一年出两三张专辑。

比如张信哲,95年两张专辑+3张精选集,96年出了4张专辑(其中两张英文专辑),97年出了4

张专辑+1张精选集。

不算精选集的话,三年也出了10张专辑,比陆一鸣这频率还高。

虽然其中膾炙人口的歌不多,但也都是每张十几首的正儿八经的专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