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2/2)

甚至不惜將一府官员的前途赌在她身上!

“人同此心,大人出於微末,想是能明白这些考生十年苦读之辛劳。再者,任大人胸中有大志,瑜安相信大人介入此案绝非只是为了东宫的太子妃位。”

任安乐瞳色深沉,半晌后,郑重向黄浦行了一礼:“黄大人,任安乐向你保证,绝不负大人所託。”

她知道黄浦为何一定要叩响青龙钟,户部尚书、忠义侯府,这件案子牵连太广,若是不如此,也许真相来不及公之於眾便会被尘封。

之所以未將她的名讳和印鑑列入奏摺,是因为一旦叩响青龙钟,所有人会立刻变为戴罪之身,无权再审理案件,而任安乐……是大理寺一眾官员留下的唯一筹码。

黄浦頷首,和府衙內的官员对视一眼,十来名官员走下石阶,跟在黄浦身后,手持官帽,朝皇城青龙阁而去。

从始至终,大理寺府衙內外,百姓士子静默,无言肃穆。

裴沾倚在一旁的石狮上,脸色灰败。

“吴统领,將古齐善押进大牢,此案未定案之前,任何人不准探视。”

任安乐立於大理寺石阶之上,一身絳红官袍格外引人注目,她神情肃穆,隱隱含威。

“另……审判之日,大理寺府衙大开,京城百姓士子,若愿听这场公审,可尽来此,任安乐必给大家一个公道!”

任安乐的声音传至大理寺府衙街道的每一处,朗朗之声,振聋发聵。

拥挤的人群中,一辆马车上,隔著薄薄的布帘,韩燁目光深沉悠远,突然大笑起来。

“好聪明的女子。”他神情间儘是愉悦,温朔从未在他眼中看到过如此外露的情绪,一时竟有些怔然。

“殿下?”

“在士子云集的聚贤楼绑下古齐善,引考生之怒;將古齐善巡街带回,燃百姓之愤,借大理寺眾官员之势,点百官之慨……”韩燁苦笑摇首,“若不是知道任安乐来自晋南,孤还以为她和忠义侯有大仇!”

“殿下,陛下真的会將查案之权交给任安乐?”

“温朔。”韩燁的声音淡而悠远,“太祖自立国起建造的青龙钟,还从未被敲响过。”

温朔顿悟,看向不远处石阶上立著的女子,难掩震惊之色。

青龙钟被敲响,意味著天子治下冤屈难平,这是一个帝王的失败,以嘉寧帝的脾性,怎么可能会忍下这口气?

可是……任安乐即便再聪明,也不会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此般景况吧?

皇城御园凉亭。

这几日朝堂琐事不断,兼又出了科举舞弊的案子,嘉寧帝大怒后受了点风寒,难得今日天高气爽,便召了安王入宫品茶。

嘉寧帝有五个兄弟,其他四个在诸王之乱里被杀了个乾净,唯一剩下的便是这个性子温和绵软的兄长。

安王无心权势,从不插手朝廷之爭,正是因为如此,嘉寧帝素来对其敬重有加。

“陛下,看您面色红润,想是龙体已经大好。”安王性子忠厚,便也生了一副圆脸朴实的相貌。

“老了,这身体也就不如从前了。”嘉寧帝感慨笑道。

“哪里,陛下正当壮年,龙马精神。臣听闻上月才有一位昭仪娘娘有喜,恭喜陛下了。”安王拱手道喜,眼底满是揶揄。

嘉寧帝一愣,隨即长笑,神情中满是得色。

“陛下,古昭仪在园外求见。”赵福在石亭下低声稟告,打断了嘉寧帝的笑声。

嘉寧帝心情正好,摆手道:“让她进来。”

安王苦笑摇头:“陛下,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嘉寧帝正欲答话,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一个身著淡红襦裙的女子衝进石亭,梨带雨,观之让人心碎,她朝嘉寧帝行了一礼,哽咽道:“陛下,您要为臣妾做主。”

嘉寧帝蹙眉,有些尷尬:“出了何事,慢慢说,朕为你做主!”

安王迴转头,假装没看见。

古昭仪垂下眼,声音颤抖:“陛下,臣妾听家里人传信,大理寺少卿任安乐胡乱冤枉臣妾幼弟,把他绑进大理寺去了!”

“绑了齐善,这怎么可能?爱妃不可听信流言。”

“陛下,那任安乐说齐善和科举舞弊案有关,这可是天大的冤枉啊。齐善平日里是被爹爹养得顽劣了些,可怎么也没有胆子在会试里舞弊啊!”

嘉寧帝眼一眯,神情淡了几分,他垂首,看著哭得伤心的昭仪,嘆了口气,伸手扶去……

突然,恢宏肃穆的钟声在皇城四野响起,以震天之势传至整个京城。

嘉寧帝和安王面色同时一变,安王甚至惊得从座椅上站了起来。

青龙钟!二十年不曾响过的青龙钟竟然被敲响了!

“陛下!”一內侍从园外跑入,跪倒在地声音惶恐:“大理寺少卿黄浦大人携大理寺数十位官员敲响青龙钟,恳请陛下颁下圣旨,彻查会试舞弊案。”

“陛下!”

嘉寧帝还未做出反应,几乎是同时,守卫皇城的禁卫军统领曾海匆匆走入,同样跪倒在地,沉声回稟:“本次科举的眾考生跪在重阳门外,求陛下彻查科举舞弊案,还他们一个公道!”

御园內死一般静默,古昭仪仍旧跪倒在地,完全失了刚才的气势。

良久后,她才听到嘉寧帝冰冷的声音。

“曾海,把黄浦给朕带进来,朕要问问,到底是查出了谁,竟然敢敲响青龙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