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召必回(2/2)
后续的討论变得无比高效。
与之相关的计划,在这次会议上被正式命名、敲定。
它取代了所有零散的提议,成为了【薪火】库人才培养的最高指导方针。
【长城计划】。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这是一种精神图腾。是防御,是守护,是眾志成城,是华夏民族数千年来,面对天地之威,屹立不倒的象徵。
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万里长城。
而今天,他们將以这近亿的火种,筑起一道抵御末日天灾的……红色长城。
这番决议,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深远的涟漪。
但对於广袤的华夏大地而言,湖面依然风平浪静,只是水面下的潜流,已经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匯集、奔涌。
一级战备状態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起初的些许紧张,早已被一种奇特的、混杂著乐观与自信的氛围所取代。
街道上,除了巡逻的战士和隨处可见的宣传標语,市民的生活似乎並未受到太大影响。
广场舞大妈的音乐依旧准时响起,只是曲目里多了几首雄壮的军旅歌曲;外卖小哥依旧在城市里穿梭如风,只是偶尔会在等红灯的间隙,对著路边徵兵宣传栏上的新型装备指指点点,满眼放光。
这种异乎寻常的镇定,並非麻木,而是一种根植於民族血脉深处的集体主义记忆的復甦。
因为所谓的“宇宙高能粒子风暴”,在官方的宣传口径中,是一场史无前例的自然灾害,需要全民协力,共渡难关。
然而,在网络的bbs与民间的茶余饭后,另一种“小道消息”也传播甚广,並且深得人心。
例如粒子风暴是实,但根本目的还是准备总动员,把新帐旧帐一起算。
一副“宜將剩勇追穷寇”的调子。
【长城计划】的第一批徵召令,就在这样一种奇特的社会氛围中,悄无声息地发出了。
没有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没有震耳欲聋的警报。
取而代之的,是一封封用最古老也最庄重的方式送达的信件。
那是一封薄薄的,却又分量极重的信。信封是特製的,呈深红色,正面只用烫金字体印著一枚徽章——那是一段巍峨的金色长城。
这一天,在华夏的每一个角落,无数人收到了同样的红色信函。
他们是田间地头的老农,是象牙塔里的学子,是手术台前的医生,是三尺讲台的教师,是流水线上的工人……他们是这个国家最平凡也最坚实的组成部分。
西北,某重型机械厂。
刚刚下班的王建国,一个四十多岁、经验丰富的老钳工,正盘算著晚上是喝二两还是喝三两。
他在接过那封奇特的信时,一时之间还真有些发懵。
当他逐字逐句读完信上的內容后,这位一辈子与钢铁和机油打交道,手掌上布满老茧的汉子,愣在了原地。
他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默默地回到家,打开了那台老旧的电视机,调到了晚间的新闻频道。
新闻里,正好在重播之前宣言一级战备的画面。
王建国浑身一震。
他关掉电视,沉默地从床底下拖出一个落满灰尘的箱子。
箱子里,是一套被叠得整整齐齐的,早已褪色的旧军装。
他小心翼翼地抚平军装上的褶皱,眼神中的迷茫与怀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钢铁般的沉静。
“若有战,召必回。”
他轻声念出了那句,早已刻入骨髓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