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地种丹参,筐子学药(2/2)
他消息灵通,知道如今寧家团练已是不好招惹的势力,態度格外热情,“寧老哥客气了,快请坐。”
客套了几句后,寧学祥转入正题:“眼下秋收过了,天牛庙村寧家的不少地,想改种些药材。
祖上也种过丹参,可惜当年没种明白,招了虫子,最后一把大火烧得乾乾净净。”
“如今想再试试种丹参,不知张老弟这边有什么建议?”
一听这话,张长贵顿时竖起大拇指,讚嘆道:“寧老哥好气量。”
“这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五凤、活血根,因其根皮赤、肉质紫,形状似『参』,故而得名。”
“它最主要的药用部分是根部,根肥厚肉质,疏生鬚根,根茎直立,呈菱形,多分枝。当年寧老哥祖上没照料好引来害虫,也是没法子的事。不过只要照料妥当,来年丹参成熟后,能卖的银钱可比种粮食贵重不少。”
张长贵细细说完,便和寧学祥签下契约:寧家种出的丹参,张家药铺来者不拒,收多少要多少,不过价格需根据丹参的品质来定。
张长贵倒没坑人,整个沭水县的药铺收药材,基本都是这个规矩。
寧学祥点了点头,双方达成合作。
这本就是互惠互利、一举两得的事,寧家和张家在沭水县都算小有名气的“地头蛇”,没必要故意坑骗对方。
交易谈成。
寧学祥刚走出张家药铺,迎面碰上一个唉声嘆气的人。
只听那人嘀咕:“东家这是给俺出了个难题。安国那边是药材之都,销路好打开,可要向外拓展,在沭水县这地方扎根。”
“可这儿的各家药铺早就有固定的收货渠道了,想再插上一脚,哪有那么容易。”
常春满脸为难,却又不甘心就这么灰溜溜回去。
东家早就许诺他,要是能在沭水县打开销路,就在这儿开个铺子,让他当掌柜的。
这对常春来说,算是跨越了一个小阶级,以后在各县也能算得上体面人,不再是四处跑单帮的了。
想到这里,常春眼神变得坚定:无论如何,都要混出一番事业来。
寧学祥走到他身前,多打量了几眼,便认出了他的身份。
於是主动上前询问:“安国可是个好地方,这位小兄弟是从安国来的?”
常春见寧学祥刚从张家药铺走出,而张家药铺的东家对他毕恭毕敬,心头不由一动,瞬间意识到寧学祥身份不凡,赶忙热情地搭话。
两人可谓一见如故,各有所需。
当寧学祥提出家中要种丹参时,常春爽快答应帮忙。
作为条件,寧学祥需用寧家在沭水县的关係帮他打开销路,让他背后安国的药材铺能顺利进入沭水市场。
“可以是可以,不过你回去后得跟你们东家商量一下:沭水县的药铺生意可以做得大一点,寧家要入一股。”
寧学祥缓缓说道。
常春听后却不以为意,摆了摆手当场答应:“寧老爷放心,这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我们东家在安国的药材铺,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和当地大户商量合作,有钱大家一起赚,和气生財嘛。”
“是个妙人。”
寧学祥笑了笑,倒是他想多了。
这些做生意的人个个精明,要是真把本地大户当猴耍,生意哪能做得长久?
之后两人签了简单的契约:常春答应半月后將丹参种子运来,还会派人帮寧家天牛庙村的佃户学习种植,保证不出差错。
此事就此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