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暗位面惊变,10%的合格率?(2/2)

恰在此时,奇多尔完成了设备调试,在文件上籤下名字后抬头看向小林:“所有设备功能正常,隨时能开始生產。”

小林点点头,指尖按在仪器面板上,眼底闪过一丝微光——没人知道,这场常规调试背后,暗位面的升级已然完成。

既然生產线是用来批量生產药剂半成品的,小林和奇多尔商议后,决定依次进行10支-40支,以每个批次增加10支的数量试生產药剂半成品,以此摸清生產线的生產时间,同时比照產量与成品率之间的关係。

小林先示意 v5办事员开监控,12个摄像头对准关键工位,连控制台参数都能看清,试產全程都能追溯。

小林走到生產线控制台前,输入生產数量,接著把“基础溶剂”和“活性因子”以及其他一些辅料分別倒入生產线的原料储罐。

储罐自带的称重传感器在屏幕上实时显示“原料重量达標,可启动”。

启动后,生產线自动运转起来:

“基础溶剂”和“活性因子”按配比注入预混罐搅匀,接著再逐一加入其他辅料完成搅拌,

经精密过滤去除杂质后,分装机精准抽取药液注入半成品容器,热压封口机隨即完成密封,

隨后半成品被传送至静置区——从原料填装到封装完成,一支半成品的生產周期为 15分钟。

之后小林操作控制台,启动生產线自清洗程序。5分钟后,產线开始20支的试生產,之后是30支批次、40支批次的试生產。

静置后的药剂半成品经传输带送入检验区,一番检测下来,首组 10支的成品率仅 80%,后续批次成品率还在逐级下降,最终只得到 60支合格半成品。

隨后两人来到实验区,奇多尔从防爆柜里取出 5个试剂瓶,说道:“这是按你要求,从魔兽、珍兽身上提取的原液和粉末。按你说的,最后这步配置得靠你的念能力保证成功率,v5委託我验证真实性。”

“那我们各分 30支半成品,”小林提出方案,“按我的要求配成 10种不同溶液,我先用念能力做完我的 30支,你参照我的用量操作你的部分,最后比对成功率,记录好信息。”奇多尔点头同意。

操作开始,小林展开圆笼罩住自己的药剂,表面上是在催动念能力,实则跟著解析录的提示精准把控每一步,还悄悄將模擬暗位面的种子融入药液。

等他完成后,30支药剂里,10支是淡蓝色的標准药剂,剩下 17支是顏色更深的非標药剂,3支废品。

奇多尔严格照著小林的流程操作,结果却天差地別:只做出 3支標准药剂、6支非標药剂,剩下 21支全是废品。

经仪器分析,非標药剂仅適用於念气量大的念能力者,废品则带有明显副作用,根本没法当回復药剂用。

眾人將合格药剂存入存储间,整理一番仪器设备后,一行人就一同返回了小林的房间。

此时窗外夜色初上,房间里亮著一盏暖黄檯灯,莫老五正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擦拭菸斗——他一人留下守著房间,其他人则按分工去外围防范了,西索也不在屋內,想来是寻找目標去了。

眾人落座后,奇多尔思考了许久终於开口:“这件事我一直没想通——明明是一样的操作,药剂成功率却差这么多,这里的缘由还需要你解释一下。”这话正好触到了关键癥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