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朕,要看血流成河(1/2)

当一个人要求別人承认他是首领时,这个过程必然伴隨著暴力和剥削,但当无数人要求一个人站出来时,所有人都会看到奉献和牺牲。

陆渊和老太监赖恩的谈话自然没有第三个人知道,陆渊也不准备提醒杨知府,而是默默思考著一些事情。

海寇的尸首全都被装进了袋子里,公然堆放在粥铺旁边,不少好事者闻讯而来,有些身份的人,则是在对著那些装尸首的袋子嘖嘖称奇之后,来到陆渊面前主动介绍自己。

县里所谓的大户,陆渊已经见到了好几家了。

吃完早饭,有很多人想帮陆渊给钱,粥铺老板一拍胸脯说这顿饭他请了。

“刚才都看见听见没有,鄞县上下的父老乡亲都看得起你们了,本官不会领著你们往歪路上走,只要听本官的话,不仅是你们,你们的家人,还有鄞县的父老乡亲们,全都可以过上好日子!”

陆渊不失时机地再度对著这些手下宣讲了几句“纲领”,或许他的这些话也並非完美无缺,但至少从现在开始,这些经歷了一整夜廝杀的卫所兵心里有了一条朦朧的底线。

卫所兵们虽然都背著尸袋,却难掩脸上的喜悦,陆百户遵守承诺,允诺会將其中几个军功最卓著的人提拔为小旗,其余人则是按各自功劳予以奖赏。

歷史上,戚继光奉命开始在沿海备倭的时候,他也发觉了这些地方的卫所兵早已不堪大用,所以向朝廷请命另外募兵,也就是所谓的“营兵制”,武將的权力又被提升了许多。

同时,朝廷那时候又开始陆续调动广西一带的土司狼兵入驻沿海各处,协助备倭,这些土司兵只要精心训练之后,往往悍不畏死,战斗力较强,也是一股容易掌握的劲旅。

不过那些事情暂时还轮不到陆渊来决定,就如同赖恩所嘲讽的那样,他这个百户的官职依旧是太小了,朝堂上的风浪越大,反而越吹不到他的头上。

虽然说明代中后期的党爭確实很严重,但只要仔细去看歷史,就能发现那些朝堂上的彼此倾轧往往是在皇帝的推动下进行,更何况如今这位少年天子,一定是正在等待时机。

时至今日,陆渊依旧没看到这位有什么突出的治国才能,但他能肯定,今年年仅十六岁的嘉靖皇帝必然在权术上颇有成就。

这种城府极深的皇帝,他会贸然亲自下场?

陆渊是不相信的,他倾向於皇帝只是用一些话术稳住了已经在狗急跳墙的赖恩,然后等著布政司的人一到,就会立刻拿下赖恩和整个寧波市舶使司。

但,这毕竟只是猜测。

......

“不用猜了,布政使司和御史等人是过来拿下那个老太监的。”

陆渊带著所有海寇的尸首回到府衙,杨知府这次亲自下堂迎接,然后又把陆渊迎到了后堂敘话,可谓是將看重之意做到了极致。

为此,他也对陆渊放心下来,说了一些要紧的消息。

“这些人明日就到,本府会派人清理寧波会馆供他们居住,另外本府再告诉你一件事,这次赖恩已经在朝堂上惹得杨公大怒,当朝唾骂『阉祸尚未尽除』。”

这几个字很有意思,杨知府看陆渊不说话,以为他不懂,又解释道:

“先帝在朝时,错信阉人,以至於刘瑾等『八虎』逆阉在朝中作乱,蒙蔽天听,就算是先帝驾崩之后,也依旧有逆阉在朝中横行不法,杨公当时坐镇京城三十三日,扫清各处妖氛,这才......”

听得出来,杨知府对当今大明首辅杨廷和很是敬佩。

不过从他的言语里,陆渊也听出了一些蹊蹺,那就是这位大明首辅手段向来凌厉,不知道为什么在这次已经闹大的事情上却如木头人一般,毫无作为。

骂几句话,固然能表现出態度,但如果杨廷和真要当朝坚持,皇帝绝对不会因为一个昏了头的老太监与杨廷和作对。

而且最让陆渊起疑心的,则是杨知府表现的和那个老太监没区別,两个人说话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同时,陆渊也能察觉到杨知府对自己隱匿了不少关键信息,就连明日究竟会有谁到这儿,杨知府都没细说。

“那卑职该做什么?”

“本官已经帮你请赏了,等这件事结束之后,就將你的百户卫所编入寧波卫之中,所有將士一律论功行赏,当然,朝廷奖赏的银子是少不了你的。”

陆渊想了想,又有些不好意思道:“卑职只想报效皇恩,那些財物,倒是无关紧要。”

“哦,你说皇恩?这正好提醒本官了,据说,陛下在朝堂上问了一句。”

杨知府故意顿了一下,才道:“陛下当时看了奏疏,问了一句说这个陆渊是谁,首辅便回了一句,说你是杀倭的有功將士。”

“这话,你可能不能对外人说。”

“卑职明白,一定谨守口舌。”

杨知府摆摆手,开始客气地送客:“最近不需要你再忙碌什么事情了,你让段坤带你去本地的青楼或是教坊司署逛一逛,你长到这么大,也该找个相好的泄泄火气了。”

“呵呵,多谢府尊教诲,卑职告退。”

离开府衙后,陆渊立刻从自己的积蓄里拿出一百两犒赏手下,就算是少部分没有杀到贼寇倭人的兵卒都跟著分到了一些赏钱,大家一片喜气。

段坤似乎也从知府那里得到了什么指示,主动找上陆渊,客客气气地表示自己请客,想要请陆渊去鄞县本地的教坊司署“乐一乐”。

江浙女人温婉如玉,其中最出名的,自然是所谓的扬州瘦马。

只不过陆渊才听说过,昨晚寧波卫的大小千户百户,就是因为合伙去了青楼玩女人才误了大事,陆渊既然知道朝廷的人明天就过来,他自己不去,反倒是鼓励手下多去“开开眼界。”

只要手下没了钱,他们反而会更加尽心尽力的跟在自己身边做事。

......

翌日,府衙大堂。

按照规矩,陆渊这种中低层武官连进去旁听的资格都没有,所以他带著自己的一部分手下和其他百户站在府衙庭院各处充当“保安”。

只不过从其他人的只言片语之中,陆渊听到了几个名字。

“浙江布政使司右布政使马卿、巡按御史欧珠和浙江镇守太监梁瑶。”

这些人可以说就是浙江省地方上真正的军政衙门一把手二把手,尤其是那位马卿,浙江省在官面上比他大的人似乎也只有左布政使。

只是杨知府似乎说过,左布政使的官职今年空缺,朝廷虽然已经选好了新的左布政使,这人却仍在路上没到浙江来。

因此,一把手的空缺由二把手马卿代任。

这时候,外头的官衙大门忽然再度打开,紧接著传来一阵喧譁声,身著黑色锦袍的老太监赖恩缓步踏入府衙,就算是站在旁边的陆渊,也能清楚看到这廝脸上隱藏不住的得意。

过去这小半个月的斗法,即將在今天分出胜负,赖恩確实是按捺不住的高兴。

只不过赖恩停下脚步,目光在人群巡视一圈,不知怎么的,陆渊本能感觉到这廝是在找自己。

“陆百户堂堂杀倭英雄,比在这儿的所有人加起来都要了不起,你怎么不进去说话啊?”

“卑职不敢。”

“啊,这天底下原来也有你不敢的事情吶。”

赖恩笑了笑,伸手拍拍陆渊的肩膀,临走之前还不忘帮陆渊在人群里拉一波仇恨。

陆渊仿佛能感觉到周围同僚们不善的眼神。

这死太监。

赖恩停下了脚步。

陆渊剎那间还以为这个老太监真的能听到自己心里在说什么,但片刻后,他看到了杨知府一脸铁青的出现在门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