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让我打平头哥盖奇?(2/2)

心中掠过一丝暖意和深深的歉疚。但他知道,有些决定,不能仅仅被情感左右。

他深吸一口气,待李景亮说完,才抬起眼,目光坦诚而平静地扫过两人,声音清晰而沉稳:

“张总,亮哥,你们的栽培和情义,我胡不归这辈子都记在心里,绝不会忘。

但我决定不续约,真的不是因为钱,也不是因为別的俱乐部开了多好的条件。”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无比认真,甚至带著一种冷酷的清醒:

“是因为我的目標。很明確,只有一个。那条ufc的金腰带,轻量级的冠军。”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下来,连张铁泉敲击桌面的手指也停了下来。

“我相信我有触摸到它的潜力。但我更清楚,想要真正站到那个高度,以国內目前的整体训练环境和大气候……还不够,远远不够。”

胡不归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

“无论是世界最顶尖的摔跤、柔术教练资源,每天都能遇到的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高水平陪练,更科学、更系统的体能恢復和运动康復体系,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种时刻处於世界格斗技术最前沿、被无数强者虎视眈眈的竞爭压力和氛围……

这些,是国內现阶段无法提供的。我不想因为环境的限制,让我自己都看不清自己的天板在哪里。”

这番冷静到近乎残忍的分析,如同冬日里的一盆冰水,彻底浇熄了张铁泉最后一丝试图挽留的念头。

他作为曾经的职业选手和现在的俱乐部管理者,何尝不明白胡不归指出的每一个字都是血淋淋的现实?

张伟丽离开国內环境后专心在泰国训练后蜕变与飞跃,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他张了张嘴,喉咙有些发乾,最终所有的话都化作一声长长的、充满了无力感和落寞的嘆息。

他颓然地靠向椅背,仿佛一瞬间苍老了几分。他知道,拳天下这座庙,终究是太小了,留不住这条已然看到更广阔天地、註定要乘风化龙的真龙。

李景亮还想说什么,但看著胡不归那坚定得没有丝毫动摇的眼神,以及张铁泉那默认般的沉默,他满肚子的话最终堵在了喉咙口,化作一声愤满的闷哼,重重地坐回沙发上,扭过头去。

拋开业已做出的艰难决定所带来的纷扰与沉重,胡不归再次將全部身心投入到日復一日的训练中。

他感受著每一次重拳轰击沙袋时,力量从足底升起,经腰胯贯通至拳峰的完整发力链。

感受著步伐移动时,核心肌群提供的稳定与灵动。

他的站立技术,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和实战检验,已然接近了他前世的巔峰。

而体能,这具身体先天拥有的、仿佛深不见底的宝藏,更是给了他挑战一切的底气。

唯一的短板,依旧像一根尖刺,清晰地横亘在他的冠军之路前?

“摔跤和地面柔术。”

在国內,他或许能凭藉经验和天赋勉强应付,但想要达到与世界顶级绞杀大师们抗衡的水平,这里的资源和训练强度,无疑是杯水车薪。

在一次將自己逼近生理极限的耐力训练后,胡不归瘫在冰冷的地垫上,望著窗外被雾霾笼罩的、灰濛濛的bj天空,下定了决心。

“合约到期,必须离开。目標,美国。只有那里,才有最成熟的mma生態系统,最顶尖的教练团队,最强悍多样的实战对手。”

至於训练成本相对较低的泰国?

他並非没有考虑过。那里无疑是站立打击的天堂,但对於他目前最急需补强的、也是最耗费资源的摔柔环节来说,泰国並非最优解。

就在他默默规划著名未来蓝图的某个下午,手机接连传来清脆的提示音,打破了他的沉思。

第一条是银行的入帐简讯。

新加坡之战的收入到帐了,$98,000美金,扣除税费和俱乐部分成,到手依旧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但这笔钱,对於支撑他在美国进行长期、系统性的高强度训练,並组建一个哪怕是最基础的专业团队来说,依然显得捉襟见肘。

紧接著,是一封来自ufc官方匹配团队的邮件通知,静静地躺在邮箱里。

胡不归点开邮件,目光迅速扫过那些英文单词,最终定格在对手的名字上。

next opponent: justin gaethje(下一个对手:贾斯汀·盖奇)

加入ufc前,wsof轻量级,卫冕了五次的冠军。

一个以永不后退的重拳打击风格、钢铁般的下巴和极强的终结能力闻名於世的“高光”先生!

刚刚经歷了两连败,败在钻石手中的轻量级第6的选手。

自己向白大拿喊话,让安排个前十的选手,没想到还真安排了个排名第六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