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新的比赛和对手(1/2)

两个月的时间,在bj乾燥的冬季里悄然流逝。

拳天下训练馆內依旧瀰漫著汗水、努力与梦想交织的气息,但对胡不归而言,这里的每一寸地垫、每一个沙袋都记录著他近乎疯狂的自我锤炼。

他拒绝了队友的吃饭邀约,依靠前世积累的顶尖运动员饮食知识,自己精心搭配每一餐。

水煮鸡胸肉、糙米饭、西兰、牛油果、精確到克数的蛋白粉补充……虽然味同嚼蜡,但身体反馈却诚实而清晰。

他能感觉到每一分营养都化作能量,注入肌肉纤维,修復著训练带来的微小损伤,並使其变得更加强韧。

每一次力竭后的深度睡眠,醒来后都能感受到身体焕然一新的蓬勃感。

这种对身体的绝对掌控和肉眼可见的进步,带来一种难以言喻的充实和满足。

高强度、高频率的站立打击训练和体能强化,让他的实力以惊人的速度提升。

他能感觉到自己出拳的轨跡更加刁钻,步伐更加流畅,摇闪的时机如同经过精密计算。

肌肉记忆正在快速重塑,那种力量在体內奔流、最终精准爆发於一点的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

“呼……”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他对著沙袋打出几记组合拳,拳头撕裂空气发出短促的呼啸声,腰胯扭转的力量贯通背脊,最终凝聚於拳峰。

收拳后,他缓缓吐出一口浊气,感受著胸腔內强健有力的心跳和微微发热的肌肉。

“大概……接近上辈子自己巔峰时期实力的七成了。”他默默评估著。这具身体的底子確实远超他的预期,训练起来顺风顺水,仿佛一块未经凋琢的璞玉,只待大师之手將其唤醒。

然而,这份评估只限於站立技术。

每当他的目光扫过训练馆角落那块用於地面缠斗的软垫时,一脸的无语。

那剩下的三成,是至关重要的地面技术,摔跤、巴西柔术、地面压制与降服。

不是他不想练,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拳馆不是完全没有摔跤陪练。那位摔跤手巴哈特,技术扎实。

但他是李景亮的专属摔跤教练,並不是拳天下的人,此刻正全身心投入到为亮哥备战ufc221的训练中,根本无暇他顾。

至於柔术教练……胡不归想起那位掛著黑带头衔、却连最基本的防守位置转换都教得模稜两可的教练,嘴角就忍不住向下撇。

那水平,用“一言难尽”来形容都算是客气。跟著他练,不仅毫无益处,甚至可能把自己前世千锤百炼的技术都给带偏了。

这种技术上的断层感,像是一根细刺,扎在他的心头,每每想起便觉不爽。

而更让他感觉不自在的,是训练馆里瀰漫的那种微妙气氛。

自从他明確谢绝了那些掛著“教练”头衔的人的“指导”后,他就能清晰地感觉到某些人目光中的不满和冷淡。

那些教练,本事没多少,画大饼、忽悠学员买课掏钱倒是熟练。

被他这个“旗下选手”公然无视,无疑是打了他们的脸。

训练时,他常常能感受到来自办公室方向的审视目光,偶尔还能听到一些阴阳怪气的低语,无非是“狂妄自大”、“不懂规矩”、“迟早吃亏”之类。

胡不归对此嗤之以鼻。

若不是他顶著ufc签约选手的名头,算是俱乐部除了李景亮之外的二號排面人物,恐怕早就被各种穿小鞋,甚至挤兑走了。

格斗圈同样现实,你能带来荣誉和关注,你才有话语权。

这天下午,他刚完成一组高强度核心训练,腹肌如同著火般灼烧酸痛时,助理教练过来叫他,说老板张铁泉找他。

胡不归擦了把汗,套上运动外套,走向办公室。推开门的瞬间,空调的暖风夹杂著茶水的味道扑面而来,与外面训练馆的火热汗湿截然不同。

“小胡来了,坐,坐。”张铁泉坐在茶桌后面,热情地招呼他,给他倒了杯热茶,茶水滚烫,蒸腾起裊裊白汽。

胡不归坐下,道了声谢,却没有碰那杯茶。他大概猜到了这次谈话的內容。

果然,寒暄几句后,张铁泉搓了搓手,语气委婉地切入了正题:

“小胡啊,最近训练怎么样?我看你练得很苦,成效也很显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