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扬帆新程(1/2)

高考的喧囂与热浪渐渐平息,但曙光教育內部的节奏並未放缓,反而进入了一个更为关键的梳理与布局阶段。

盛夏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赵楼生的办公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正伏案疾书,准备向区教育局做学年工作总结与匯报。

这份报告,不仅关乎过去一年的成绩,更关乎曙光未来的发展空间。前世混跡於商海,赵楼生可太明白怎么和上级部门如何打交道了。

区教育局会议室里,气氛庄重而热切。

孙局长亲自主持会议,各分管副局长、主要科室负责人悉数在座。赵楼生的匯报条理清晰,数据翔实,从高考辉煌的集体成果,到竞赛尖子的个性化成长;从非沪籍考生的卓越表现,到职高定点的百分百就业。从“文脉深植”的文化氛围营造,到教师发展学院的创新实践。

他没有过多渲染喜悦,而是將重点放在了“曙光模式”的可复製性、可持续性及其对促进区域教育公平的实证意义上。

幕布上,数据图表清晰醒目:

“应届高三毕业生1023人,一本上线率61.1%,本科总上线率89.1%。”

“非沪籍考生438人,平均成绩超出其户籍地本科线42分。”

“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18人次,其中国际级、国家级奖项13项。”

“明诚职教定点班毕业生就业率100%,起薪水平高於市场平均15%。”

“……综上所述,曙光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区委区政府和教育局的正確领导与大力支持,更是我曙光学校坚持『有教无类、全面育人』初心的必然结果。”

赵楼生最后总结道,语气诚恳而坚定,“我们坚信,优质教育不应是少数人的特权,而应通过科学的模式和创新管理,惠及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孙局长听完匯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带头鼓掌,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楼生同志,曙光这一年的成绩单,非常亮眼,含金量十足!”

孙局长声音洪亮,肯定了赵楼生的匯报,“你们不仅用高考成绩证明了素质教育的生命力,更用那些回原籍考生、职高学生的成功,詮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公平。曙光模式,为浦东乃至沪市的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范本!”

他话锋一转,神色变得更为郑重:“正因为看到了曙光的成功和社会价值,局里经过深入研究,决定给予曙光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希望你们能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孙局长隨即宣布了几项重要决策:

第一,鼓励曙光探索对区內薄弱公办学校的“託管帮扶”模式。教育局將遴选一至两所生源基础较弱、办学效益不佳的公办小学初中,由曙光教育集团输出管理团队、课程体系和师资培训资源,进行为期三年的“捆绑式”发展试点,目標是显著提升其教育教学质量,教育局根据三年后验收质量標准进行帮扶费用结算。

第二,支持曙光对经营困难的民办学校进行整合。孙局长提到,目前区內有两所规模较小的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新芽小学”和“求知中学”,因办学资金链断裂、管理不善,已难以为继,数百名学生面临失学风险。“教育局研究决定,本著对学生和家长负责的原则,优先考虑由曙光教育集团对这两所学校进行整体接收和重组。希望曙光能发挥自身优势,盘活存量资源,確保这些孩子能继续接受稳定、有质量的教育。区教育局將从“薄弱环节改善”中提供部分专项资金。”

第三,在教育土地规划、师资流动、特色课程审批等方面,將对曙光后续的健康发展给予倾斜性支持。

这几项政策,无疑是重磅利好,为曙光打开了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新空间,尤其是接收两所民办学校,虽然有部分专项资金,但也意味著沉重的责任和巨大的投入。不过这也是曙光一次低成本扩张、践行教育公平理念的绝佳机会。

赵楼生强压住內心的激动,郑重表態:“感谢局领导的信任和支持!曙光一定不负重託,全力做好帮扶和接收工作,確保平稳过渡,提升办学质量,让更多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

匯报会结束,赵楼生立刻召集核心团队,连夜部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