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夏风与浪潮(2/2)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几个决定:
第一,立刻由林静和苏晴牵头,对全体留校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了解他们假期的真实活动和思想动態,特別是对新兴电子游戏的態度。
第二,第二天亲自去见那位网吧老板,了解情况,处理纠纷,主要是结清欠款,但也要表明学校的態度,要求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这是“堵”的一方面,必要的边界必须清晰。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疏”——他让总务老杨立刻去打听,能否租借或购买几台旧的但能用的电脑(当时电脑还是贵重物品,但二手市场已有流通)。
“我们要在学校里,开闢一个『绿色电脑室』。”赵楼生对闻讯赶来的钱老师、刘老师等人解释,
“由老师引导,在规定时间內向学生开放,可以学习简单的打字、画画,甚至……可以允许他们在老师监督下,玩一些健康的、有益智作用的游戏。我们要把他们对电脑的兴趣,从单纯的游戏娱乐,引导到工具认知和技能学习上来。”
这个想法在当时颇为超前,几位老教师面露疑虑。
“我知道这有风险,也可能会有人说我们不务正业。”赵楼生语气坚定,“但比起让他们偷偷跑去黑网吧,接触不良信息和人员,在学校可控的环境下进行引导,利大於弊!我们要教会他们的,不是逃避新事物,而是如何正確地认识和利用新事物。”
同时,他让苏晴利用她的特长,策划组织一些更吸引男孩子的暑期活动,比如简单的机械拆装兴趣组、航模製作、足球篮球体育训练、甚至联繫附近的消防队或工厂组织参观,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处理完这件事,赵楼生又迎来了另一位访客——李先生。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挑战。
好消息是,关於“教师公寓”和“惠民学生公寓”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出来了,结论是积极的,特別是在浦东新区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这种配套需求真实存在。
挑战则是,推动这样一个项目,涉及到与政府多个部门(规划、建设、教育、民政等)的沟通协调,流程复杂,周期会长,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的运作。
李先生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筹备组,由他主导外部资源整合和手续报批,赵楼生这边则需要提供更详细的学校发展规划和需求论证。
“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急不得。”李先生告诫道,“当前,曙光还是要聚焦於內涵建设,尤其是明年高中部的验收。这才是我们所有谈判的底气所在。”
送走李先生,赵楼生站在办公室窗前,看著操场上,苏晴正带著一群孩子在树荫下玩集体游戏,笑声阵阵。而另一边,林静正在和几个看起来有些心事的学生谈心。
校园內外,时代的风吹拂著,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捲起了新的尘埃。开放的浪潮不可阻挡,如何在这浪潮中守护好这些幼苗,引导他们正確认识光怪陆离的世界,学会游泳而非被淹没,是比应对资金短缺、商业竞爭更为复杂和长期的挑战。
赵楼生感到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分。教育,从来就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授,更是与时代浪潮的搏击与共舞。
他拿起笔,在日程本上写下下一步计划:召开全体教师会,专题討论“如何应对社会变革对学生的衝击与引导策略”。
这个暑假,註定要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中度过。但赵楼生相信,只要秉持“堵疏结合、正面引导”的原则,曙光就能在这变革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真正为孩子们的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