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潮头立帆(2/2)
赵楼生对此保持了高度的警惕和冷静。他叮嘱张天胜:“所有审批流程务必合法合规,材料准备充分,不留任何瑕疵。
对方如果想在规则內拖延,我们就用更专业的准备和更积极的沟通来应对。”另一方面,他更加注重內部凝聚力的提升。
他利用一笔社会捐赠,设立了“曙光教师成长基金”,用於支持教师的学歷提升、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同时,他大幅改善了教职工的午餐补贴和福利待遇,並首次提出了“教师持股计划”的远期构想,让核心团队成员能与学校共同成长,共享发展成果。
“我们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適当的待遇留人。”
赵楼生对管理层说,“曙光的发展,最终要靠每一位老师的共同努力。只有让他们看到希望,感受到尊重,获得应有的回报,才能真正抵御外部的诱惑。”
这些举措极大地稳定了军心。儘管王老板开出了更高的价码,但曙光核心团队的教师无一动摇。
林静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声:“这里有的,不只是工资,更有事业的价值和家的温暖。钱可以赚,但理想和情怀,不是哪里都有的。”
学期结束时,曙光学校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教育教学成果展示会暨新校区规划发布会”。
不仅邀请了全体家长、社区代表,还主动邀请了区教育局领导、兄弟学校负责人以及媒体记者。
展示会上,学生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学业成果和素质活动成果:从严谨的实验报告到充满创意的美术作品,从深情的诗歌朗诵到自信的英语话剧,从“口述歷史”的感人视频到机器人小组的简单模型演示……全方位地展现了曙光学子的风采。
赵楼生则代表学校,首次公开系统地阐述了“曙光教育模式”,並隆重介绍了浦东新校区的规划蓝图——那將是一所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合最新教育理念、设施完备的现代化校园。他郑重承诺,新校区將严格遵循曙光模式,坚持阳光招生,服务周边社区,並將尝试更大尺度的教育教学改革。
现场反响热烈。家长们掌声雷动,充满自豪;教育同行们神情专注,若有所思;媒体记者们闪光灯不断,记录著这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华丽蜕变。
活动结束后,孙科长握著赵楼生的手,感慨道:“小赵啊,我是看著你们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不容易,真是不容易!你们这是给全区、全市的民办教育打了个样!局里会全力支持你们新校区的建设,有什么困难,直接找我!”
就连一向低调的李先生,也在会后对赵楼生说:“赵校长,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你所说的『教育是投资』的含义。投资未来,投资人心,这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站在喧闹过后略显安静的校园里,赵楼生心潮澎湃。他从父亲那间濒临倒闭的学校接手,一路走来,歷经质疑、挫折、竞爭,终於迎来了今日的曙光初绽。
他深知,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浦东新校区的建设將面临更多挑战,模式的推广复製更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暗处的竞爭对手也不会善罢甘休。
但他目光坚定,望向前方。潮头已然立帆,方向清晰明確。背后是坚实的团队和可期的模式,身边是越来越多的同行者和支持者。
他拿出手机,给张天胜发了一条简讯:“胜哥,下周开始,全力推进新区建设招標。我们的脚步,不能停。”
夜风拂过,带来一丝凉爽,也带来了远方的气息。那是一所崭新学校即將拔地而生的气息,更是一种教育理想即將照进现实的气息。
曙光,即將启航,驶向更广阔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