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然孤有一事不明,还想请教御史。(2/2)
李承乾感受到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自己身上,脚踝处隱隱作痛,一股惯性的怒火险些冲顶。
但他立刻想起昨日李逸尘与他反覆推演的场景。
李逸尘断言:“首批来者,必以礼法发难,斥殿下失仪,以立其威。殿下切记,无论其言辞如何咄咄,初始姿態必极尽谦和,甚至示弱,让其锋芒尽露。”
当时李承乾还觉得未必如此,此刻面对韦思谦的责难,他心中先是一惊,隨即涌起一股果然逸尘所料的定力与一丝隱秘的兴奋。
他压下心头不快,面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恍然与歉疚,双手微撑书案,作势欲起,动作因脚疾而略显迟缓挣扎。
“哦?竟是孤失礼了。韦御史提醒的是,孤近日沉湎书卷,竟疏忽了朝廷仪制。”
他最终努力站直了身体,虽然姿態因脚痛不算挺拔,但態度显得颇为诚恳。
“韦御史远道而来,有何教诲,孤自当恭听。”
韦思谦见太子起身,且態度恭顺,面色稍霽,但语气依旧严厉,开门见山。
“臣闻殿下前日於两仪殿,以舜帝遭父迫害之旧典,质询陛下玄武门旧事。敢问殿下:《孝经》有云『父为子纲』,陛下乃君父,殿下以古事相逼,是为孝否?《唐律》载『诸指斥乘舆,情理切害者,斩』,殿下虽未直言指斥,却引圣人之言暗讽君父,是为忠否?”
此言一出,殿內鸦雀无声。
李百药面露忧色,许敬宗低头掩去眼中精光。
这问题太过尖锐,直指太子前番“请教”的核心,甚至扣上了“不忠不孝”和触犯律法的大帽。
几位东宫属官交换著不安的眼神。
李承乾心臟猛跳,背后瞬间渗出冷汗。
这韦思谦果然如李逸尘所料,不仅揪住旧事不放,更是直接援引《唐律》,其势汹汹,欲置人於死地。
他下意识地用眼角余光瞥向李逸尘方向,只见后者依旧垂首,仿佛泥塑木雕,但李承乾心中却莫名安定下来,因为李逸尘昨日同样预料到了此种詰问角度,並教好了应对之策。
他深吸一口气,脸上努力做出沉思继而惭悔的表情,拱手道。
“韦御史此言,如当头棒喝。孤日前狂悖,退而思之,確实惶恐难安。然孤当日所问,本心绝非为攻訐君父……”他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实则是在回忆李逸尘教给他的说辞,“孤愚钝,读史至舜帝之事,常思『忠孝』二字之极意。舜帝避父害而保身,终成圣王;陛下昔年玄武门之举,亦为定鼎大唐、保社稷安寧。孤心中困惑,在於『忠孝难两全』之千古难题,当以何者为先?孤……孤只是盼能明了此节,以备將来治国之需,绝非存心类比,更不敢质疑君父行事之正当。”
韦思谦闻言冷笑一声,显然对这一套说辞有了充分的准备。
“殿下巧言令色!舜帝之父瞽叟欲害子,乃一己私怨;陛下当年扫平奸佞,乃为天下公义!殿下將此二者相提並论,本身已是极大失当!若殿下真为探究学问,何不召国子监博士、弘文馆学士公开论道?偏要选在两仪殿,以那般詰问之態直面陛下?此非求学,实为不敬!”
李承乾知道现在意味著转入反击阶段。
李承乾精神一振,想起李逸尘所授之策:当对方死咬“失礼”、“不敬”时,便將问题提升到“諫諍”的层面,用更高的道理来化解。
他脸上困惑之色更浓,看向韦思谦,语气诚恳甚至带著几分求教。
“韦御史斥孤失礼?然孤有一事不明,还想请教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