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谣言四起破困局(2/2)
他又切到另一条线:“这条是甫光船运旗下基金,投资二十亿。他们的审计事务所是普华永道香港分所,去年给粤港澳大湾区三个项目做过合规评估,你要不要打个电话问问他们靠不靠谱?”
其中一位负责人低头看了看平板,抬头笑了:“丁书记,您这哪是招商,简直是答辩现场。”
“我不是要你们立刻签字。”丁义珍说,“我只是希望你们知道,我们不怕质疑,但我们拒绝无端猜测。”
当天傍晚,两家公司完成签约。消息一出,原本观望的几家企业也开始主动联繫招商办。
晚上八点,本地电视台《京州面对面》直播间。
主持人问:“网上有人说,这个项目是你父亲用影响力换来的特殊通道,你怎么回应?”
丁义珍坐姿没变:“我父亲是谁,是他的事。我做什么,是我的事。项目审批走了三个月,开了七轮专家评审会,发改委、商务部、外管局全都盖了章。如果这叫『特权』,那我希望全国多来点这样的『特权』。”
主持人又问:“你会不会觉得,因为出身,你永远无法摆脱质疑?”
“我觉得很正常。”丁义珍语气平静,“只要我在岗位上,就会有人盯著我。这挺好,监督让我更小心。但如果有人真觉得有问题,请去纪委官网实名举报,我会配合调查。比起背后写小作文,我更欢迎正规渠道的较真。”
节目播出后,微博话题#丁义珍回应特权质疑#衝上热搜,但风向明显变了。有网友说:“人家敢上电视挨问,就比那些躲著的强。”也有媒体评论:“与其围攻个人背景,不如关注制度是否透明——这次,京州给出了样本。”
深夜十点,丁义珍回到办公室。周长利送来最新舆情简报:核心谣言帐號已被平台封禁三个,其余转入沉默;市民热线关於项目的諮询量下降七成,多数为政策细节询问。
“赵立冬那边呢?”丁义珍问。
“没动静。”周长利摇头,“但他今天上午去了趟省委办公厅,跟梁璐她爸碰了面。”
丁义珍没接话,只点了点头。
林耀东发来消息:“香江那边认证函已出,明天一早可以对外发布。”
甫光也回了:“船运基金的审计原件今晚空运到京州,明早九点前送到你手上。”
丁义珍把手机放在桌上,翻开明日议程。第一页是新一批入园企业的对接名单,第二页是人才快速通道的推进表。
他拿起笔,在“企业座谈”那一栏画了个圈,旁边写了个“稳”字。
这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一条加密信息,发件人未显示,內容只有八个字:
“高育良即將离任。”
丁义珍盯著那行字看了两秒,手指悬在屏幕上方,没有回覆,也没有刪除。
窗外,市委大楼的灯一盏盏熄灭,只剩他这一间还亮著。
他伸手关掉檯灯,房间陷入半暗,只留手机屏幕的光映在脸上。
桌上的咖啡杯沿留下半个指印,边缘已经开始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