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重大项目终落地(1/2)
丁义珍把发言稿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合上笔记本,看了眼手机,凌晨四点十七分。办公室的灯还亮著,桌上堆著几份刚列印出来的材料,最上面是发改委官网截图,红色印章清晰可辨——“同意立项”。
他没起身,也没叫人,只是拨通了林耀东的电话。
“批文拿到了。”他说,“电子版发你邮箱,马上启动对外通报流程,媒体通稿按昨天定的口径走,別提我父亲,也別扯什么背景,就说京州自己爭来的。”
林耀东的声音很稳:“明白,十分钟內推送各大合作平台。”
掛了电话,他又打给周长利:“人在发改委驻京办吗?”
“在呢,守了一夜,保温杯都空了。”周长利笑了一声,“系统刚恢復,我已经把纸质材料递进去了,签字盖章全齐。”
“辛苦了。”丁义珍顿了顿,“现在立刻回来,开工仪式九点开始,你得赶上午宴前把招商对接表重新排一遍,今天要签三家企业。”
“放心,路上我就改。”周长利说,“对了,省里那边……三位领导都临时取消行程,只派了个副厅来。”
丁义珍没吭声,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
“没事。”他开口,“那就让咱们自己的人上台。甫光不是说要来?让他代表海外资本方站c位。你和林耀东也一起,一个管落地,一个管资金,再加上我这个『地方主事的』,正好凑成一台戏。”
周长利乐了:“这阵仗,比省领导来还唬人。”
“不是唬人,是立规矩。”丁义珍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以后大家都知道,京州的事,不靠等靠要,靠实干加硬资源。”
两人约好园区门口见,丁义珍收拾东西准备出门。路过走廊时碰上秘书小跑著追上来,手里拿著一份烫金请柬。
“钟小艾刚打电话,说她爸临时调了行程,爭取八点半能到。贺琼女士也確认出席,带著明轩和知晴。”
丁义珍接过请柬看了看,点头:“知道了。通知安保组,贵宾通道多留两个位置。”
车开得很快,天边刚泛白。园区主干道两侧已经拉起彩旗,奠基碑前摆好了篮和礼炮。施工队在调试打桩机,远处吊车缓缓转动臂杆,像是在打招呼。
他下车时,周长利正和几个工作人员核对著流程单。看见他来了,快步迎上来。
“副厅级代表八点十五到,媒体记者进场完毕。林耀东刚到,正在后台和技术组对接直播信號。甫光的专车还有十分钟进园区。”
丁义珍扫了眼现场布置,点点头:“主席台背景板换了吗?”
“换了,去掉了『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字样,改成『京州市首批自主创新示范园区』。”
“对了。”他笑了笑,“帽子太大容易压垮人,咱们先做事,再戴帽。”
八点四十分,钟跃民的黑色轿车稳稳停在贵宾区。车门打开,他穿著深灰色夹克走下来,身后跟著钟小艾。丁义珍迎上去握手,两人对视一笑,没多说话。
九点整,礼炮响起。
主持人简短介绍项目背景后,请出嘉宾登台。原本空著的几位领导席位旁,甫光、林耀东、周长利依次走上主席台,分別站在丁义珍左右两侧。
台下掌声有些意外,但很快热烈起来。
丁义珍接过话筒,清了清嗓子。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选在京州搞这个园子?”他声音不高,但通过音响传得很远,“我说,不是我们选了它,是它等了我们三十年。”
台下安静下来。
“三十年前,有人在这片土地上种下过希望,后来荒了。今天我们回来,不是为了证明谁行谁不行,而是想告诉所有人——技术可以封锁,但思路封不住;资源可以卡脖子,但人的志气卡不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企业代表。
“这个园区不靠补贴活著,也不靠关係走路。它存在的意义,是让每一个愿意搞技术的人,有地方试错,有团队支撑,有市场回报。我们建的不只是厂房和实验室,是一个容得下梦想的生態。”
台下有人开始鼓掌。
“我知道有人会问,你们给科学家孩子安排上学,是不是搞特权?”他语气一转,变得沉了些,“我想说,一个博士了十年读书,回国连孩子入学都要求人,那不是他不行,是我们亏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