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技术难题待攻克(1/2)

丁义珍盯著手机屏幕上的那条简讯,手指在桌角敲了两下,没说话。他把手机翻过来扣在桌上,转身走到办公桌前,拉开抽屉取出一份文件夹,封面上印著“京州高新园区科研对接进度表”。他翻开第一页,目光落在“光学传感器与本地晶片厂封装工艺匹配测试”那一栏,旁边標註的日期已经过了原定节点,备註写著:待技术支持。

他合上文件,抬头看向墙上的园区布局图。灯光映在玻璃上,反射出几栋高楼的轮廓,像一排沉默的士兵。

周长利推门进来时,手里拿著一个牛皮纸袋,林耀东跟在他后面,外套搭在手臂上,神情不太轻鬆。

“查清楚了。”周长利把纸袋放在桌上,“三家做封装测试的企业,设备都是进口的,核心参数锁死,厂商不开放调试权限。咱们的技术人员连校准都做不了,全靠对方远程操作,一等就是半个月。”

林耀东接过话:“不止是封装。光学那边更麻烦,传感器校准算法被嵌在驱动里,原始码不公开。他们试过逆向,结果触发了保护机制,整批样品直接变砖。”

丁义珍坐下来,指节轻轻叩了两下桌面:“意思是,我们建了厂房,招了人,投了钱,结果卡在最后一环,动不了?”

“卡得死。”林耀东点头,“不是没能力,是別人不让你用。”

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窗外风有点大,吹得窗帘边角微微晃动。

丁义珍忽然笑了声:“我爸当年在香江运货,为什么非得走水路?因为陆路海关查得严,精密仪器一块板子都不让进。现在倒好,没人拦船了,可机器到了,脑子还是別人的。”

周长利搓了搓脸:“有些人觉得,能买就不用自己搞。反正全球供应链这么熟,缺啥补啥,何必费劲?”

“那要是哪天不卖了呢?”丁义珍抬起头,“或者,卖,但加个条件——你这园区的数据,得给我们看?”

没人接话。

丁义珍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在原本写著“优先推进”的地方画了个圈,然后在旁边写下三个字:**自主可控**。

“从今天起,所有技术合作项目,先过一道关:有没有备选方案?能不能自己改?改不了的,暂停。”他转过身,“我要的不是拼装车间,是能自己造发动机的厂。”

周长利点头:“资金方面,我可以从產业基金里调一部分,但大规模投入,得有正式立项。”

“我来批。”丁义珍说,“明天就签。成立专项小组,不掛虚名,实打实干。组长我亲自兼,你们两个当副手,一周內拿出攻坚路线图。”

林耀东问:“对外怎么讲?这种事,瞒不住。”

“不瞒。”丁义珍坐回椅子,“但不说『卡脖子』,说『跃升窗口期』。下周省委匯报材料,把技术攻关列为重点方向,语气要稳,不能慌,也不能轻。就说,前期基础已成,下一步是突破核心环节。”

周长利笑了一声:“换张皮,还是那块肉。”

“皮要光鲜,肉要结实。”丁义珍看著他,“宣传可以慢点放,但动作必须快。你现在就去,把所有正在谈的合作项目筛一遍,凡是涉及核心技术依赖的,標红上报。三天內,我要看到清单。”

周长利应了一声,起身往外走。

林耀东没动:“还有一件事。离岸帐户背后的人,最近没再动,但他们在海外註册了个新公司,名字叫『科维联』,主营业务写著『技术諮询与智慧財產权服务』。”

丁义珍挑眉:“什么意思?”

“意思可能是,他们准备换个身份,光明正大进来谈合作。”林耀东声音低了些,“打著帮忙的旗號,拿数据,控標准。”

办公室里的空气像是沉了一截。

丁义珍慢慢靠向椅背:“所以,不只是技术跟不上,还有人等著趁虚而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