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局势稳定促发展(1/2)
对讲机里的声音还没落定,丁义珍已经站起身来。他把茶杯往桌上一搁,茶叶沉在底,像块压舱石。
“城南的事交给派出所就行,传单发了就收,人带回去问两句放了,別搞成对立。”他边说边朝门口走,“现在老百姓最怕两件事:一是没人管,二是管过头。咱们刚喘口气,別又把自己摆到风口上。”
钟小艾快步跟上来,手里抱著平板,“那会议还按原计划?”
“开。”丁义珍脚步没停,“不但要开,还得开得响亮。昨晚联名信都递到市政府门口了,群眾不是要清官,是要日子变好。我们不能再围著案子打转,得让他们看见活路在哪儿。”
会议室门推开时,陈书婷正低头翻文件,高启强坐在她旁边,手指敲著膝盖,祁同伟则靠墙站著,警服笔挺,帽檐都没摘。
“人都齐了?”丁义珍拉开主位椅子坐下,“好,咱们不绕弯子。东湖新区不能再拖,今天就把架子搭起来。”
陈书婷抬头,“建工那边我打过招呼了,地勘和设计组隨时能进场。”
“钱呢?”高启强开口,“上次您说不靠財政,可这么大摊子,总不能让我们自己垫?”
“不是垫,是盘活。”丁义珍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张图推过去,“这是市里三处閒置资產清单,老纺织厂、废弃粮仓、还有城西那个烂尾楼项目。你们联合体拿下来,改造后五年內税收分成三七开,政府三,你们七。”
高启强眼睛一亮,“这条件可以谈。”
“但有个前提。”丁义珍盯著他,“所有工程必须公开招標,纪检全程盯,谁打招呼都作废。你要是还想走老路子,现在就可以走了。”
高启强笑了下,“丁市长,我现在可是守法企业家。”
“那你得带头守。”丁义珍转向祁同伟,“施工期间治安归你管。不能出群殴,不能有强拆,更不能让包工头带著人堵政府大门。出了事,第一个找你。”
祁同伟点头,“我已经安排便衣队轮班巡查,工地周边摄像头三天內全部升级。”
“很好。”丁义珍又看向陈书婷,“政企对接这块你牵头,每周一次协调会,问题不过夜。咱们不搞『特事特办』那一套,但也不能让企业跑五趟才盖一个章。”
陈书婷应下,“我还建议设个服务专员制度,每个重点项目配专人跟进审批流程。”
“行。”丁义珍记了一笔,“明天就发通知。另外,宣传口马上启动『政策直通站』,街道设公示栏,热线电话24小时有人接。群眾想知道啥时候动工、哪块地归谁、招不招人,打开手机就能查。”
钟小艾插话:“技术平台今晚就能上线,数据接口也打通了住建、税务和人社系统。”
“这就叫透明。”丁义珍敲了敲桌子,“以前有人觉得,只要不出事就是稳定。可真正的稳定,是让大家知道未来在哪。你现在捂著不说,明天就会有人编故事骗他们上街。”
高启强忽然问:“那之前贴告示那人呢?真让他当『维权代表』?”
“他已经写了检討。”丁义珍淡淡道,“是个下岗工人,儿子读职校欠费,以为闹一闹能拿到补助。派出所教育完就放了,还给他介绍了临时工岗位。”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要是下次再来个真的呢?”祁同伟皱眉。
“那就看我们干得够不够快。”丁义珍翻开另一份文件,“民生这一块,不能再等。我提三个方向:就业、社区、营商环境。先落地,再扩面。”
他逐条念下去:
“第一,『百企千岗』计划。本地企业每招一名待业青年,连续参保满半年,返还百分之十五的社保支出。上限一百家,先报先得。”
“第二,老旧小区改造试点。优先解决照明不足、水管老化问题,三个月內完成首批十个小区。施工期间不影响居民用水用电,做不到就停工整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